第三章 纸币做的老虎就是纸老虎(第7/16页)
这个时代在美国被称为“黄金50年代”,以前美国人通过留声机听胶木唱片,最流行的是声音华丽的百老汇爵士乐,到了电视机普及以后,服装华丽、发型夸张的猫王取而代之。等到20世纪60年代大家都有了房子和车,流行指针又变成了讨女孩喜欢,宣扬爱,代表性解放的甲壳虫乐队。甲壳虫的歌里唱“宝贝,你可以买我的爱”。在一个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能造出来,能造出来的就能买,钱多印点也无所谓,要是印少了反倒会不够用,引起通货紧缩。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已经没有那么多黄金可兑现——谁在乎?
一旦印钱成了经济运转的必需,美国就成了前面说的那个“印钞机帝国”,只是美国的印钞机还不像后来这么没有节制。不管怎么样,美国因为打赢两次世界大战拥有了绝对的金融垄断地位,又有工业产能担保美元一定可以买到东西,全世界都相信美元的信用,美国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印钱。从“二战”之后起,美元就有了一个俗名“美金”,美元是美国纸,也是美国的黄金,美国人可以点纸成金,美国人的黄金梦又成真了,既是黄金梦,也是钞票梦,二者没有区别。
有些纸暂时可以包住火
点纸成金的能力谁都喜欢,一旦拥有就没法忍着不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全世界货币对美元挂钩,说白了其实就是美国独家垄断了西方国家的总印钞权,美国人拿到了全球铸币税,不说美国需要承担什么国际责任,最起码得维护这笔铸币税本身。
美国要收铸币税,就得敞开供应货币,让西方国家太太平平发展经济,慢慢地,随着战后各老工业国重振经济,随着新兴工业国逐渐发展,买工业品不一定非得去美国买了。
而且发展的不只是西方阵营,苏联、中国发展得更快。1964年之前,谁也没法想象中国这么一个二十几年前首都沦陷、惨遭屠城的落后国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造出了原子弹和喷气式飞机。
和西方阵营里那一票老牌帝国主义比起来,苏联、中国咸鱼翻身的例子一下子激起第三世界改变命运的希望,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学着中苏的样子搞国有化,搞土改,尝试脱离西方经济控制,取得经济独立。
西方的殖民者经济上还是需要那些前殖民地的廉价原材料和市场,所以老美当了西方的大老板,为了利益就得把打手也一起当了。
其他西方国家被美国拿走了国际铸币税,捧钱场没钱,捧人场雇不起人,朝鲜战争15国联军,越南战争9国联军,打仗的都是美军,其他仆从国只是友情赞助,多则一个旅,少则一个医疗队。美国人一边烧钱打仗,一边还要到处撒钱在全世界驻军,扶植代理人,给索莫查、李承晚、吴庭艳、蒙博托之流发补贴。美国有多少钱也不够这么往里贴的,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大举借债印钱,试图用纸币包住全世界救不过来的火。
不但钱贴不起,仗也打不起,按美国人统计的数据,光在越战之中美国人就损失了7000多架飞机,其中UH-1直升机这一个型号总共投入了3300架,被打下来2900架,30万美军参加越战,死了5万人。
这就像当年英国打布尔战争一样,各国也开始质疑美国的霸权还能扛多久。只是美国还承认美元是美金,35美元兑1盎司,大家“不看佛面看金面”,看在金子的份上也就暂且认了美元的垄断地位。
但是,我们已经说过,金本位制度本身就有问题的——黄金不够。
美国人靠金融业提供了远远超过黄金数量的美元。不过不管超发比率有多少,美国的黄金总共2万吨,价值250多亿美元,金本位制归根到底还得和黄金挂钩。
而货币印出来就得买商品,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商品是用流水线造的,增长比找金子挖金子快得多,黄金的产量怎么都不可能赶上商品。全世界每年也就能挖几百吨黄金,当时的价值不到10亿美元,日子久了黄金肯定是不够用。不够用自然会涨价,明摆着会涨价的东西还敞开兑换,就像咱们前十几年出的经济适用房,自然会让个别聪明人找到机会发大财。
当时的聪明人是戴高乐,戴高乐从一个流落他乡的光杆司令起家,混成了联合国五大常委,可见悟性不一般。1967年法国为了应付国内罢工,要求美国一次性把法国手里的美元都兑换成黄金,当时戴高乐气急败坏地大喊:“我们要用军舰,运美钞到美国去,运到纽约,把黄金拿回来!”美国欠了法国一笔旧账,在戴高乐逃亡的时候,法国把自己的头号主力舰抽出来,拉上黄金储备去了纽约,然后法国向德国投降,把比利时亡国之前暂存的黄金给了德国人充数。美国拿了人家的手短,硬着头皮给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