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历朝廷活"曹操” 跋扈骄横孙可望(第7/12页)

本来几个人还想拒绝,无奈李定国来得快,孙可望与永历帝又没有正式撕破脸,三将不敢明白相抗,只能与刘文秀、沐天波一起出城相迎。

由此一来,永历帝终于进入昆明,找到一块根据地。

永历帝这次很“大方”,立刻封李、刘二人为“一字王”,李定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并晋升白文选、王尚礼等人皆为公爵。

昆明城中,孙可望心腹中最狡黠的是张虎,他只得个淳化伯的爵位,怏怏不快。

众人商议,借着派张虎议和为名,把他打发前往贵阳。

临行,永历帝从头上亲拔金簪一枝以赐张虎,说:“秦晋二王,义当和好。和议若成,必封爱卿为公爵。以此簪赐卿,以为信物!”

张虎临行,密见王尚礼和王自奇二将,说,“我此行不久,必与秦王整兵来取云南,不知你二人如何接应?”

王自奇:“王尚礼可率亲兵在昆明城内为内应,我兵马驻扎楚雄一带,只要秦王来攻,我定出兵楚雄,夹攻之下,二十万大军,对李定国、刘文秀三万兵,定能得胜。”

张虎到达贵阳后,立即把永历帝封他为伯爵的印信交给孙可望,丑表功说:“当时如果我不受封,恐怕因疑被杀。臣受国主您厚恩,岂能相背!”

接着,他取下头上金簪,“臣临行时,皇上赐我此物,让我刺杀国主报功,答应封我二字王,臣不敢忘恩,告知国主。”

这一番添油加醋,激得孙可望更加愤怒。

见火侯已到,张虎又劝:“皇上在云南,端拱而已。内外大权,皆归李定国。而李定国所信,惟有中书金维新等人,终日升官晋爵,没有远略。今昆明兵马,不满三万,人无固志。国主您如果出兵,可唾手而得!”

孙可望手下的翰林方于宣也急劝孙可望入云南,取代永历称帝。

回家后,他得意地对家人讲:“国主登基,我必为首相!”

不久,永历帝派白文选来劝孙可望,差点被孙可望杀掉。众将相劝下,孙可望才饶过白文选。

昆明城中,永历帝为树恩威,大肆封赏,任用了一大批官员,惟独户部左侍郎龚彝辞官不受:“为臣在云南受封孙可望十年厚恩,不敢受陛下官。”

云南官员闻之皆很愤怒,指斥他说:“你身为明朝进士,世受国恩三百年而不报,反念孙可望十年之恩,真不是人!”

龚彝恬不知耻,不以为意。他倒不是多么“孤忠”,而是认定孙可望兵多将广,昆明很快就要变天。

不过,路到绝处开生面,人到后来看下场。龚彝这个人,当时广为人所诟病,但后来永历帝被清朝押回昆明,他却以当着皇帝面自杀的方式,作了永历帝生前看到的最后一个南明忠臣。

至于马吉翔,本来已被李定国派手下将领拘押。这个京油子能说会道又出钱,把看押他的兵将哄得特别开心,引之为友。恰好李定国手下金维新等人常到那位军将家议事,马吉翔又与金维新等人打成一片,一帮人在李定国面前极赞马古翔之好,齐口为他诉冤,说从前之事,皆别人嫁祸于他。

李定国早知马古翔臭名,深不以为然,但禁不住手下这么多人说他好话,便唤来一见。

马吉翔一见李定国,立刻下拜叩首,称赞道:“晋王您有再造国家之功,千古无匹,从此以后,青史流芳。我马吉翔今天能活着见到您,死也瞑目,至于我自己的是非冤苦,皆不足说!”

京棍如此能讲,真有高超至极的舌辫。他根本不为自己诉冤,就一下子博取了李定国的好感。

大悦之下,李定国与他握手谈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并留马吉翔于府中数日。

李定国是个憨直人,从没见过这种京油子,很快被马古翔哄得身心俱软,堕入其术中而不觉。

由于老马情商极高,他不久就把李定国左右军将皆哄得团团转,交口称赞他是好人。

一次,酒席宴间,马吉翔对金维新等人讲:“晋王功高得封,你们却仍旧是原职。如果能让我在皇上左右奔走,必定为诸公讨得高爵。”

诸人大悦,马上劝李定国:

“马吉翔原本朝廷旧人,应该让他重新入朝担任要职。如此,他归诚殿下,日后一定会在朝中照应我们。”

李定国深以为然。于是,他就推荐马吉翔入阁办事。

永历帝深恨马古吉翔,但又不能驳自己的“恩公”李定国面子,不得已而从之。

马吉翔否极泰来,重掌朝权。相比之下,太监庞天寿就智商低得多。李定国一入安龙,他就畏罪自杀了。

马吉翔入阁后,一方面挟李定国之威以要胁永历,一方面又借永历之宠以耸动李定国。内外大权,未满一月,重归马吉翔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