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历朝廷活"曹操” 跋扈骄横孙可望(第8/12页)

十八忠臣地下有知,肯定是冤气冲天。

由于以为可以与孙可望相安无事,永历帝就派刘文秀率兵入川。既然得封蜀王,刘文秀很积极,在永历十年春,他提兵复入蜀地。

一年时间不到,由于孙可望犯滇,李定国急忙把刘文秀招回。由此,南明就无法再对川地加以经营,听任清军蚕食鲸吞。

贵阳方面,心有不甘的孙可望遏制不住怒火,蠢蠢欲动。

翰林方于宣为当“开国功臣”,更是一力窜掇:“如今皇上在昆明,李定国相辅,人心渐归。臣希望国主早正大号,封拜文武世爵,则人心自定!”

于是,孙可望意志益坚,日夜训练兵马,随时准备进击云南。

当时,明朝的四川巡按钱邦芑被软禁在贵阳的大兴寺中,深忧国事。他通过人找到白文选,让他为国出力。

白文选为难:“我本人决不负朝廷,但只身一人,决难成事!”

钱邦芑说,“孙可望属下的马宝、马进忠、马维兴三人,皆是朝廷昔日勋臣,世受国恩。孙可望如果犯阙,一定选用你们为将,到时候,他们三人一定帮忙。”

听此言,白文选心中稍安,私下与三马相见,相约扶国。

永历十一年(1657年,顺治十四年)八月初一,孙可望于贵阳誓师发兵。他以白文选为“大总统”,以马宝为先锋将,合兵十四万,直扑云南。

十八日,兵渡盘江,云南大震。

昆明城中,王尚礼私约龚彝等人为内应。人在楚雄的王自奇本来约好要与孙可望夹击昆明,但他先前因醉误杀李定国营将,畏罪逃走,率兵远达永昌,所以没能及时策应孙可望的军事行动。

行至距曲靖三十里以外的交水,孙可望列三十六座大营,军威赫赫。

昆明城中,李定国、刘文秀二人相顾失色。

刘文秀表示,“昆明城中有王尚礼等人为孙可望作内应,再迟二十天,王自奇在永昌得知消息,肯定会引兵而来。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不战自溃。不如现在我们还有时间逃往交趾,犹可自全。”

李定国摇头。“交趾兵也有不少,我们兵力总共才不到三万,拖家带口,怎能占领交趾呢?不如我们往沅江、景东方向进发,攻取土司地方安身。”

商讨二日,终不能决。关键时刻,曲靖的孙可望手下“大总统”白文选突然率全营万余兵将拨营而出,决意拥戴永历帝。他安排好自己的部队后,先带十余骑出奔,直入昆明,入宫与永历帝相见。

李定国、刘文秀不知情实,闻讯大骇,连忙入宫。

白文选说:“此时我们应该迅速出兵与孙可望交战,马宝、马维兴等数将皆暗中与我有约,稍有疑迟,事机必露,大事去矣!”

李、刘二人犹疑,以为白文选使反间计,不敢听信他的话。

白文选看出二人心思,大声道:“如再迟不发,我辈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我有一字诳骗皇上、有负国家,当死于万箭之下!我现在先赴阵前,你们马上整兵速进!”

言毕,白文选上马驰去。

李定国、刘文秀二人,此时亦无退路,只得整兵策兵,前往交水安营。

他们与孙可望士军只隔十里。对方有三十六营,而李、刘二人仅三营而已。

本来,当白文选忽然叛走之时,孙可望恐人心不附,打算退兵,召诸将计议。

马宝害怕大军回贵州后,自己先前与白文选的密谋泄露,便挺身激劝:“白文选所领不及万人,而我军十倍于对方,为什么国主您以白文选一人之故为进退,难道我辈不是人吗?”

孙可望手下猛将张胜也拍案而起,大叫:“我一个人出马就可活捉李定国!白文选什么东西,何必拿他当回事!”

这样一来,孙可望大喜,以为军心可用,笑说:“诸将如此,吾复何忧!”

大清早,孙可望登高,算了算李定国大营人数,知道昆明之兵尽出,就对张胜说:“你可率马宝等人简选七千精骑,连夜走小路去昆明城下突袭。城中有王尚礼等人接应。昆明一破,李定国一军家属尽在城中,定无战心!”

张胜得令,约马宝一共进兵。马宝忙遣人持密信至李定国营,催促对方马上出战,否则张胜提前一步到昆明,大事皆去。

这一天,是九月十八日。本来李定国约孙可望二十一日决战,接此信,骇然大惊,忙遍召诸将,命令连夜拔寨,于十九日黎明提前总攻。

孙可望心中有底,从容应战。

对阵之初,刘文秀手下大将李本高从马上摔下,被孙军杀掉砍头,刘文秀军小却。

见状,李定国心慌。孙可望在高岗山望见此景,急挥令旗,命令诸营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