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历朝廷活"曹操” 跋扈骄横孙可望(第5/12页)

大汉奸孔有德原为明朝东江总兵毛文龙部下,叛归清朝后,甘为驰驱,效忠忙乎许多年,落个焚身碎骨,血胤无存。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李定国带军四击,打得清军全线撤退,广西全省复归南明境土。不仅如此,人在广州的清朝汉人“二王”尚可喜和耿继茂也被吓坏,命令广东与广西接境的州县不要正面抵抗李定国明军,回撤于肇庆一带观望。

倘使李定国步步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广东也必将为明朝所有。

听说清朝亲王尼堪率满洲劲兵向湖南进发,孙可望无远略,把李定国调往湖南,最终丧失了全收两广的良机。明军一撤,清军卷土重来,不到一年时间,原先收复的广西大部分土地区性次第沦陷。

清朝的尼堪亲王,本来是要经湖南入黔与吴三桂等人进攻贵阳。半路,听说桂林的孔有德败死,清廷震骇,忙下令尼堪迅攻湖南宝庆(今邵阳),然后往广西行军。

尼堪乃清朝名王,屡立功勋,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他率精兵进至衡州(今湖南衡阳),前锋已经与李定国军相接触。果不其然,明军一接即溃,掉头逃亡。

尼堪大喜,即刻拍马上前,率领八旗精兵奋勇冲杀。

出乎他的意料,此次明军的“交战即溃”,不是真逃,乃李定国诱兵之计。

二十里外,密林之中,明军早已设下重伏,就等着清军入套。

结果,铳炮大发,箭雨狂飞,埋伏明军呐喊冲杀,把清军打得猝不及防,大败亏输。

乱战之中,尼堪亲王从高头大马上被一个南明士兵用长枪挑了下来。由于他一身黄金甲胄和亲王服饰太显眼招人,登时围来十几个明军,你一刀我一枪,把尼堪王爷砍刺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大脑袋相对完整,被明军用刀挑起拿给李定国请功。

清军大败之余,丝毫不敢回顾,奔回长沙,闭门死守。

尼堪亲王以及这么多满清“真鞑”被杀,对清朝的震慑作用,不言而喻。正如黄宗羲所言:“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可堪扼腕叹息的是,面对如此大好局势,南明主政的孙可望妒火攻心,竟然在关键时刻下令明将冯双礼等人撤退,没有参加李定国的合围行动,丧失了全歼尼堪手下八旗精骑的最佳机会。而后,他开会为名,想诱骗李定国加以杀害。

得知内情后,李定国抚膺叹息,于永历七年二月底放弃永州(今零陵),经由龙虎关撤回广西。

见李定国连胜清军,孙可望也想露一手。

岔路口之战,孙可望遭到重创,被清军打得大败,奔返贵阳。清军大掠靖州、辰州、沅州等地,杀死平民数十万人,千里丘墟。至此,孙可望再不敢产生与清军争胜之想,只想保持割据一方的地位。

四川方面,孙可望派去的刘文秀一军在永历六年秋天连连取胜,最终把吴三桂等数部清军打得退守保守(今四川阆中)。当时清廷已经下令,决定让清军放弃全川,退回陕西汉中一带,全保陕地。

可惜的是,刘文秀不知“穷寇莫追”之说,死缠烂打保宁城内的清军,孤城之下犯险,最终反被吴三桂孤注一掷的决死战法击败。结果,数万明军被杀,清军死里逃生不说,实现了全面大翻盘,刘文秀率残军退回贵州。

本来就恨刘文秀与李定国穿一条裤子,孙可望抓住机会,削夺刘文秀兵权,把他发回昆明软禁。

保宁战斗结束后,身经百战的大汉奸吴三桂感叹:“我生平交战无数,平生未遇如此劲敌!”富贵险中求,吴三桂为清朝又立全取四川的大功。

安龙方面,孙可望对永历君臣一直严加注意。其间,本为永历帝亲信的马吉翔,一直向孙可望投怀送抱。

这位马古翔,北京大兴人,市棍出身,本性狡黠,是个知书识字的高级地痞。他年青时代在北京给宫内太监家中当仆人,后为书办(太监的文字秘书),在太监圈子里人缘很好。后来,他跟随太监高起潜出外监军,窜入锦衣卫籍,获得都司之职,开始有了政治发迹的本钱,送银送物之下,被外派为广东都司。所以,北京甲申之变,马吉翔本人正在广东,逃过一劫。隆武帝在福建继位,马吉翔自陈原本是锦衣卫世家出身,获授锦衣卫指挥,冒升为皇帝身边的禁卫军高级首领。他奉命到湖南等地巡视时,玩命巴结当地诸将,只要有鸡毛蒜皮的功劳,就要在奏表中放入他自己的名字,于是连连升官,很快做到“总兵”。永历帝继位,马吉翔给新皇身边的人广送厚礼,得封文安侯。

由于马吉翔自小行走于太监门下,他深知巴结皇帝身边宦官的重要性。成日小恩小惠,刻意交结打点,使得宦官们心甘情愿为他当耳目。所以,永历帝一举一动,他无不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