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哈米尔卡与汉尼拔(第6/9页)

汉尼拔至埃布罗

不错,大部分军队与舰队最后终于备妥远征非洲了,而第二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受命率兵至埃布罗河;但他不慌不忙,而当波河一带叛乱,他又把准备登船的军队转用到此处,西班牙远征军则重新整备。因此,汉尼拔在埃布罗虽然遭遇顽抗,却仅系出自当地人,而由于在那时,对汉尼拔而言,时间比将士的生命更为珍贵,在经过数月的奋战,损失了他四分之一的人员后,他乃越过这个位置,到达比利牛斯山。罗马在西班牙的同盟会遭受这第二度牺牲,是易于料见的,正如罗马的拖延本可易于避免;不仅如此,如果罗马军能够及时登陆西班牙,汉尼拔的意大利远征可能都要因之改变,而在公元前218年春,罗马必已看出汉尼拔远征意大利的企图。汉尼拔无意牺牲他西班牙的“王国”,到意大利做亡命之徒。他用在攻取萨贡托与制伏加泰罗尼亚的时间,他为了占领埃布罗与比利牛斯山之间新得的领土所留下的兵数,足可证明,设若罗马派兵与他争夺西班牙,他绝不会放弃;而罗马人即使能够把他的出发时间拖住几个星期(这是重点),冬寒就会在汉尼拔到达阿尔卑斯之前将隘口封锁,而非洲的远征军则只能自退。

汉尼拔至高卢 西庇阿在马西利亚 强渡隆河

到达比利牛斯,汉尼拔将部分军队遣回家乡;这是他最初的计划之一,以便让士兵相信将军对成功的信心,并反驳士兵心中的预感,谓此次远征得以回归者少。汉尼拔带着五万步兵、九千骑兵——都是能征善战的精选之士——越过比利牛斯山,未遭遇困难,然后沿纳博讷与尼姆的海岸通过凯尔特人区;这个区域之所以向汉尼拔开放,部分是由原先的协议,部分是由迦太基人的黄金,部分则由武力。一直到七月底,他们到了阿维尼翁对面的隆河时,才遭遇到显然在等待他们的顽强抵抗。原来,执政官西庇阿在远征西班牙途中,登陆马西利亚(约六月底)后,得知发兵太迟,汉尼拔不仅已越过埃布罗,而且也越过了比利牛斯。在了解这个情势之后——或许这是罗马人第一次明白汉尼拔的动向与目的——执政官当即放下西班牙远征,而决意跟那边受马西利亚影响——因之也受罗马人影响——的凯尔特人取得联系,于隆河迎战腓尼基人,阻止他们过河入侵意大利。幸运的是,汉尼拔打算渡河的地段,那时对岸的凯尔特部队不多,而西庇阿统率的两万两千步兵、两千骑兵则仍滞留在马西利亚,尚在四日顺河而下的路程之外。高卢部队的传令兵立即通知他,汉尼拔的目的是在此地敌军众目睽睽之下,西庇阿抵达之前,将他的千万人马与大象运过急流;但他一条船都没有。他当即下令,将附近隆河所有航运业者的船只一律买下,不计代价,不足者,伐木为筏,以便大军得在一日之内渡河完毕。准备期间,由波米尔卡之子汉诺率一支强大分遣队,以急行军向隆河上流抢进,寻得适合地点渡河;在阿维尼翁上流两日行程的距离,他们找到了这样的地方,竟无防御。他们于此急速造筏过河,以便至对岸袭击高卢背部,因为高卢人已倾巢而动,以阻止汉尼拔主力军渡河。汉尼拔抵达隆河的第五日,汉诺出发的第三日,清晨,约定的、而汉尼拔焦急等待着的信号烟火从对岸上升了。当高卢人看到敌人的船队开始行动,因而急忙占领河岸时,却发现他们的营房突然大火冲天,惊慌之下,既不能抵挡攻击,又不能阻止渡河,乃溃散而去。

同时,西庇阿在马西利亚仍在召开军事会议,以商讨占领隆河津渡的适当计策,而即使凯尔特领袖的急讯传到,亦竟不为所动。他不相信他们的情报,只派了一支弱势骑兵至隆河左岸勘察。后者发现汉尼拔大军已全部渡至该岸,并将此岸占领,以保护唯一仍在右岸的象队渡河;罗马骑兵为了完成勘察任务,在阿维尼翁附近跟迦太基人的几个中队略战几回合——此次战争中罗马与迦太基军的第一次遭遇战——之后,即急返司令部报告。现在,西庇阿于急乱之下全军赶向阿维尼翁;但当他到达,连掩护象队过河的迦太基骑兵都已离去三日;这位罗马将军,别无他法,只得带着疲惫的大军与不大好的信誉返回马西利亚,一边辱骂迦太基军的“闻风丧胆”。这样,罗马人第三度纯由掉以轻心而背弃了他们的盟友,又失去重要的防卫阵线;尤有甚者,他们从错误的怠慢突然转变为错误的急乱,把几天前若做会有把握得多的事拿到几天后去做,却根本不顾及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而失去了弥补错误的机会。当汉尼拔已经到达隆河的凯尔特人这一边,便再也无法阻止他到达阿尔卑斯了;但如果西庇阿在接到最初的情报后当即整军前往意大利——经由热那亚前去,只需七天——同波河河谷军力较弱的部队会合,则至少可以让敌人遭到可畏的接待。但他不仅在阿维尼翁之行浪费了宝贵时间,而且——尽管在别的方面他相当能干——他既缺乏政治勇气,又缺少军事眼光,不能随形势的改变而变换其进军目标。他要他的兄弟格奈乌斯率领主力前往西班牙,自己则带少数部队前往比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