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死于德里纳河边(第5/7页)

仍困在德里纳河边的士兵,若听到这说法,应会说是闻所未闻。在前线,奥匈帝国将领费了好一番工夫,才得以将命令下达,乃至取得必要的装备。将领要人将飘着黑黄三角旗的参谋车驶过德里纳河和萨瓦河,以加速前线部队间命令的传达。没人考虑到奥匈帝国哨兵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毕竟只有少数哨兵见过乃至听过汽车。汽车驶近时,吓坏了的乡巴佬对其开火。即使是看到汽车时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的奥地利兵,也对其开火,因为相信一则传言:法国银行家派汽车满载现金前来支持塞尔维亚人打仗。“不准再对军车开火,”克劳斯的军需长发火道,“由于汽车引擎声轰轰响,你要驾驶员停车时,但驾驶员听不到你说的。”他还下令不得再传“有汽车载钱从法国来的传言”。哨兵辱骂汽车驾驶员,在他们的机密公文袋里翻找传说中的现金。[37]补给问题使通信更为不易。前来替补伤亡士兵的奥匈帝国行军营,什么东西都得自行觅得,包括背包和步枪。病号和伤兵的装备遭取走,以让新来者有衣穿,有武器用,就连受轻伤者都立即被卸除武器和军服。维也纳的陆军部长下令各前线的指挥官“卸除所有死伤者的武器和衣物,连衬衣都不放过”[38]。奥军奉命“开辟‘强击巷’穿过塞尔维亚铁丝网,在两侧翼用沙包稳固靠火力打出的缺口”,借此改善步兵强攻效果,但全军缺铲子、沙包、镐、剪铁丝器,诚如奥斯玛·帕内什(Othmar Panesch)将军所说,这“不是因为它们已给用坏,而是因为士兵不想带着走而把它们丢掉!”[39]

遭奥地利人俘虏的塞尔维亚人

塞尔维亚人很少投降;真的投降者,例如照片中这些人,一身邋遢样,武器、装备很差,有些人只受过四天的军事训练。

照片来源: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Wien

九月底时,奥军第二次入侵塞尔维亚的行动,在亚哥德纳周边数座约三百六十米高的小山上陷入停滞。第一、第六山地旅于九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一再进攻亚哥德纳诸高地。大雨和浓雾遮蔽视线,整个人陷入烂泥巴里,他们在陡峭、覆有林木的山坡上跌跌撞撞往上攻,以密集编队的纵队攻入塞尔维亚人的火力网,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光是第一山地旅就死三百七十二人、伤一千四百四十五人、失踪七百一十二人。第六团的数个克罗地亚营日夜奋战,该团军官忆起敌军军官用同样的语言向身怀致命武器但相对抗的两群人下达类似的命令,使他们难以指挥部队作战。第一营战死三分之二兵力,约八百人,埋了一千三百具塞尔维亚人尸体。一如在加利西亚的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实行纵深防御,构筑前后数道平行的壕沟,使奥军几乎不可能突破。[40]

九月二十四日,波蒂奥雷克终于把司令部从舒适的萨拉热窝迁走,但也只迁到图兹拉(Tuzla),该地仍在波斯尼亚境内,距最近的战场有约一百六十公里远。或许波蒂奥雷克需要稍事休息,因为他与康拉德的搏斗,激烈程度不亚于他与塞尔维亚人的战斗。他仍能透过博尔弗拉斯向皇上直抒己见,但康拉德正竭力欲堵住这一沟通管道,欲把巴尔干的弹药(和影响力)转拨到东线。九月二十日博尔弗拉斯发放一批炮弹、子弹给波蒂奥雷克时,康拉德开始长达一星期的抗争,最后博尔弗拉斯不争气地甩掉波蒂奥雷克(“这里没有在幕后影响皇上的宫廷小集团”),同意不再让波蒂奥雷克与维也纳直接联系,而是要透过康拉德转呈其报告和要求。[41]康拉德终于切断巴尔干方面军司令官与皇上直接联系的管道,终于使对俄战事,而非对塞尔维亚战事,在奥匈帝国的军事规划作业里列为优先考虑事项。

西线的战局正好转。德军在西线传来好消息:他们正在瓦兹河边(Oise)包抄英法军侧翼,在凡尔登止住法军前进的脚步,已开始打掉法国设于东部边界上的堡垒。[42]在马恩河边受阻之后,德军正试图重启他们失败的八月攻势,欲贯彻作战计划以取得塞纳-马恩省河畔的艰巨胜利,盘算着一旦取得那胜利,东线的胜利也将唾手可得。波蒂奥雷克的第六集团军则没有这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可报:他们终于拿下亚哥德纳诸高地,但付出了又有两万五千人死伤的代价。第六集团军兵疲马困,士气涣散,且因为弹药短缺而几乎失去武装,战斗力不可能强过第五集团军。博尔弗拉斯和皇帝评估过亚哥德纳这场惨败之后,表达了他们一贯慢半拍的惊愕:“谁下令干这一荒唐事?”“波蒂奥雷克下的令。”[43]他这场软弱无力的九月战役,留下一个恶果。第二次战败之后,皇帝若要从南战线撤军,势必得跟着放弃他的巴尔干梦想。若如此,奥匈帝国的威信将受到无法承受的伤害。毕竟这帝国想称霸巴尔干半岛,仍对萨洛尼卡不死心。但若要挺住摇摇欲坠的东部战线,得投入奥匈帝国所有火炮。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因此陷入险境:弱得无力再入侵塞尔维亚,且弱得不可能成功反攻俄军。奥匈帝国驻各中立国首都的公使,吵着要本国政府提供讯息。驻布加勒斯特的奥地利公使说:“此地的塞尔维亚公报谈到全歼我们数个团,奥军‘仓皇’逃到德里纳河对岸,塞尔维亚收复洛兹尼察和列斯尼察。要我否认此说法吗?”驻雅典的奥地利公使说:“我需要德里纳河边那几场仗的详情;塞尔维亚人把它们说成是塞尔维亚大胜。”驻索非亚的奥地利公使则示警道,如果再度证实兵败塞尔维亚之事无误,那里的亲奥政府大概会垮台:“保加利亚震惊于奥地利于北战场撤退的消息,但塞尔维亚境内形势对此地情势影响更大。”[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