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23页)

注50 这里乐先生讲得不清楚,访谈录是这样写的:“四表哥李铁钧还是回湖北老家去了,我一个人等于流浪在外,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想要闯闯看。记得四表姐李慧珠的丈夫祝孝慈,号祝骧,在广州C.A.T航空公司做地勤维修工作。因为四表姐李慧珠的姐姐李慧娟,嫁给我的二哥孝先,也可说二哥与祝骧是连襟,况且李慧珠又是我母亲的干女儿……因有这么一个姻亲关系,于是找他帮忙。祝骧认识很多空军,我就跟着他们搭飞机来台。”(64—65页)

注51 这个地方乐崇辉先生讲得比较简略,可以他访谈录中所言补充:“随后我仍在商场逛了逛,又看到一个摆着《奇门遁甲》算命的小门面,算命先生问我何事,我说我要出行如何?他就把杜、生、休、死等八个门排出,断言北平住家为‘死门’,东南方为‘生门’,回北平万万不可,往东南方大吉……这真准!更万万未曾料及我会到台湾落户定居,但台湾不正是东南方吗?”(62页)

注52 “八七水灾”是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发生于台湾中南部的严重水灾,广及13个县市,为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次于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的灾难。

注53 据乐崇辉先生访谈录,他的妻兄名刘家荣,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机械系,返台后担任经济部商品检验局技正兼科长,负责检查机械的制造规格及进出口检验。刘玉梅提到的她父亲留下的书,是上海出版的线装石印版本的野鹤山人所著《增删卜易》。刘家荣先生的卜卦,据说就是依其父亲的这本书自学的。(76、77页)

注54 据乐崇辉访谈录:“我的岳父刘守浚为新竹县新埔镇名望世家,居住在镇上新生里‘刘家祠堂’边厝,现列为县府三级古迹;祠堂三合院,格局方正,正房设刘氏宗亲神位,查考其派下传承,系广东省饶平县石井乡,开基祖谷祥公为一世祖,迨至十四世祖可未公来台后,即定居新埔。时新埔已形成客家族群所居,至守浚公已为十八世,下传长男家荣、长女锦桶、次女玉梅三人为十九世,家荣单传一男兴龙为二十世,此为玉梅娘家传脉之大略。”(77、78页)又按,“卯金刀”系指繁体“劉”字。

注55 据乐崇辉访谈录:“五嫂曾璧如是民国三十七年就移徙到来台湾准备做生意,住在六桥通,即中山北路一段一零五巷六十一号,现在那一带都是经营日本料理,及买卖珠宝之类的商家,已没有像‘榻榻米’的日式住家了。”(66页)

注56 乐崇辉先生到台湾以后,先入军校受训,后入军中服役,1970年11月退伍,到淡江文理学院城区部教务处工作一年,1972年才到台湾同仁堂,帮助柜台账务并协助制药。(92、93页)

注57 《乐崇辉居士访谈录》也谈到踩神曲:“神曲主消化,很多药合在一起,要用布包起来,每年六月初六,脚踩神曲,一般外面做的不是很确实,得要自己做。神曲等于我们做酒、发酵,可以消化。中国很讲究月令时节,一定要六月初六那天踩才行。”(38页)

注58 《乐崇辉居士访谈录》谈自然铜:“跌打损伤则要用自然铜,它就像铜一样四四方方的,叫作自然铜,应该是指未经炼制的。铜怎么炼?怎么弄碎?也都有学问。炼制的过程,是把铜摆在一个小陶罐里用火烧,起码得用上几百(摄氏)度,甚至上千(摄氏)度的火,看火候够时就把罐子夹出来,罐子夹出来是红的,接着拿梨醋‘匡’一声倒下去,整个罐子就都酥了!然后才能去轧粉。”(39页)

注59 据《乐崇辉居士访谈录》:(我的五堂嫂)带了三位先生来台,一位是卢逸尘先生,原是南京同仁堂的查柜,又具有中医执照,后来在台湾同仁堂驻诊,加以全盘管事; 一位总管杜德春先生,原在永仁堂,其后被南京同仁堂挖脚,杜先生自小在药房学徒出身,精明能干,管配方细料、银货二账,加带外面跑药行,选药办货,一律包办, 这也充分显出五嫂的用人能力;另外是一位张家驯先生,也是南京同仁堂的售药先生,外号小诸葛,对医药都通。(71页)

注60 同仁堂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失火之后,清宫的御药房领班张世基(即档案中提到的乐尊育孙子乐礼的妻子乐张氏之父)出资接管了同仁堂,所以在清中期直到清末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同仁堂是在张家手里的。失火一事,可参见拙著:《清代老药铺与八旗制度关系初探:关于新发现的几份同仁堂档案》(《清史论丛》2015年第二辑)。

注61 据乐崇辉访谈:我于幼时并未听闻伏魔寺,也不曾去过。但既然记载曾祖父的史料中提及了伏魔寺,那就必须弄个清楚……据《燕都丛考》引《顺天府志》之记载:“绳匠胡同或作丞相,北有伏魔寺,有中州、休宁、潮州诸会馆。”此书是民国十八年闽侯陈宗蕃辑著。由斯足见确有伏魔寺,并非虚构,只是有关寺中僧人以及寺中诸种设施则付阙如。(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