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6/23页)

注76 师大附中,全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01年建立,曾为京师大学校附属中学校。1928年11月改为国立北平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9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又改为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外二区和平门外南新华街。该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3所公立中学之一。

注77 圣约翰,指的是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诞生于1879年,初名圣约翰书院,1881年学校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成为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也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的无数领域的历史。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解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注78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天津人。近代著名书法家。清朝时曾为内阁阁臣,任八旗官学教习。民国成立后以遗老自居。

注79 陈宗蕃《燕都丛考》:“前清时,内外城各街巷均系土路,故有‘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之谚。宣武门大街、崇文门大街及地安门大街各处,且系甬路,高逾三尺,车行其上,有陨越之虞。光绪之末,民政部兴,乃有马路之设。”(163页)

注80 陈宗蕃《燕都丛考》:“民国十五年,于正阳门宣武门之间,复辟一门曰和平门。未几,改为兴华门。十七年,仍复和平之名,于是内城凡九门。”又注:“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辟一门曰和平。民国二、三年间,当事者即献斯议于袁项城,以为苟辟此门,北则与总统府新华门相值,南则直达香厂,可以谋市廛之繁盛,宜名曰新华,项城韪之。兴工有日,而前门外诸富商,惧斯门果辟,则行人出于他途,市廛必且南徙,乃浼有力者以风水之说进,谓斯门苟辟,将不利于国家,且亦不利于总统。项城惑之,乃寝其议。于是南新华街、北新华街之名虽定,而城垣内外,相距七八里,不能相连。民国十五年,合肥段公执政,鹿君钟麟主内外城警备政,乃毅然举工,未数日而毕。车途毕达,往来称便,乃名之曰和平。次年,张作霖入都,改名曰兴华。又次年,南北统一,国军入燕,爰又复和平之旧名。未二年,已三易门额矣。”(18、19页)

注81 郭仲衡,原为协和医生,喜好戏曲,而立之年下海成为专业演员。范濂泉与樊棣生都是京剧名票,工老生。樊棣生之父樊永培曾任清末缎匹库经习,颇有家资,是著名的春阳友会票房的创办人。

注82 广东潮州会馆在西城区丞相胡同(今名菜市口胡同)旧门牌30号。在潮州会馆中,这所会馆占地最广,有3亩2分,房屋70多间。其附产也在同一胡同之北侧,有房屋11间,由两个小院组成。见胡春焕、白鹤群:《北京的会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74页。

注83 北半截胡同位于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本是一条又短又窄的胡同。广和居在该胡同南口路东。

注84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书画家和诗人,与张学良、溥侗和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解放后将收藏的珍贵文物均献给国家。有《一代名士张伯驹》(任凤霞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可资参考。

注85 刘老在戏曲界有“京剧艺术的活字典”之美誉。

注86 阎岚秋(1882—1939),著名京剧演员,艺名九阵风。工武旦、刀马旦。在艺术上得其岳父、名武旦朱文英传授(参见下面正文),戏路比朱文英和其子朱桂芳更宽阔。与杨小楼、俞振庭、余叔岩、高庆奎等都有合作。在京剧界以为人正派、艺术作风严肃著称。

注87 朱桂芳(1891—1944),著名京剧武旦演员,艺名小四十。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其父朱文英为清末名武旦。

注88 王荣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教师。幼年来京,曾用艺名麒麟童,成年后以荣山本名行世。

注89 王金璐,著名京剧武生演员。

注90 二医就是今天的首都医科大学,原来叫北京第二医学院。

注91 王瑶卿(1881—1954),著名京剧演员,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

注92 王凤卿(1883—1956),京剧老生。 王瑶卿之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注93 钱金福(1862—1942),京剧武净兼架子花脸演员。与陈德霖同科。他对净角的脸谱有精细的研究,所勾脸谱既有写意也有工笔,独具风格。为京剧脸谱的改革创新做出过很大贡献。据说钱金福较保守,在后台勾脸时不愿让别人看,有“钱派脸谱秘不外传”之说,但刘曾复那时年纪小,钱金福勾脸时他站在身旁,钱金福并不在意。钱金福后来发现刘曾复是个很用心的人,还主动向他讲解钱派谱式的应用及笔法运用的要点和诀窍。因此“秘不外传”的钱派脸谱竟奇迹般地传到了刘曾复手里。刘老的脸谱勾画还得到钱金福之子钱宝森、杨小楼女婿刘砚芳、王福山、侯喜瑞、王凤卿的亲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