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门诺尔沦亡史(第11/11页)
他们一共有九艘船:四艘属于埃兰迪尔,三艘属于伊熙尔杜,两艘属于阿纳瑞安。他们逃离了劫难尾声的黑色暴风,落入了世界的黑暗。深海在船下暴怒翻腾,排山倒海的巨浪顶着大团纠结的白沫,将他们连同团团残骸碎片举起,过了多日才将他们抛上中洲的海岸。当时整片西边海岸和临海地区,都遭到极大的破坏与改变。海水倒灌淹没了陆地,海岸坍塌,古老的海岛沉没,新的海岛升起。山川移位,河流改道。
埃兰迪尔与两个儿子日后在中洲建立了王国。虽然他们的学识本领只不过是索隆到来之前努门诺尔的余影回声,但在中洲大地上的野蛮人类看来,仍是伟大得惊人。别的故事中讲述了更多后续纪元中埃兰迪尔后裔的事迹,以及他们与索隆尚未结束的争斗。
面对维拉的震怒和一如予以海洋和陆地的判决,索隆恐惧万分。这比他期望的任何后果都严重得多,他只想要所有的努门诺尔人送命,要他们骄傲的国王失败而已。当索隆听见阿尔-法拉宗吹响出战的号角,他坐在神庙中心的黑色大椅上哈哈大笑;当他听见风暴发出的如雷巨响,他再度哈哈大笑;而第三次,就在他春风得意,想着自己已经永远除掉了伊甸人,思索接下来要在世间如何作为,为自己的盘算哈哈大笑之际,他连人带椅带神庙一同坠入了深渊。不过,索隆不是血肉凡躯,尽管他已经被剥夺了曾借以行大恶的形体,从此再也无法以俊美的面貌示人,但他的灵体从深渊中拔升出来,像一团阴影与黑风,掠过大海回到了他在中洲的魔多老家。他在巴拉督尔中再次戴上主魔戒,销声匿迹隐居,直到为自己铸造出新的形体—一个肉眼可见的凶神恶煞。“恐怖之君索隆的魔眼”,几乎无人能挡。
但这些事都未记载在“努门诺尔之沉没”这个故事里,故事至此叙述完毕。就连那片土地的名称都湮灭了。从此之后,人类不再说起埃兰娜,不再讲到被取走的“赠礼之地”安多尔,也不再提及位于世界边界的努门诺尔。但那些住在大海岸边的流亡者,因着内心的渴望会转向西方,那时他们还会谈起那片被巨浪吞没的土地玛-努-法尔玛{Mar-nu-Falmar,511。},也就是“沉沦之地”阿卡拉贝斯{Akallabêth,阿督耐克语。15。},精灵语称为亚特兰提{Atalantë,昆雅语。92。}。
流亡者中有很多人相信,“穹苍之柱”美尼尔塔玛山的峰顶并未永远沉没,而是又从波涛中升起,变成大海上一座渺茫的孤岛,因它曾被封为圣地,即便在索隆得势的日子里,也不曾被任何人玷污过。日后有些埃雅仁迪尔的后裔找寻过它,因为学者们传言,古时目光敏锐之人可从美尼尔塔玛山上瞥见不死之地的隐约微光。纵使经过了灾难毁灭,杜内丹人的心也依然朝向西方。他们尽管明知世界已经改变,还是说:“阿瓦隆尼已自大地上消失,阿门洲已被移走,当今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再也找不到了。但它们曾经一度存在,因此它们现在仍然存在,就如起初被设计成的那样,真实地存在于形貌完整的世界中。”
因为杜内丹人相信,即使是必死的凡人,只要真有福缘,也可能在今生之后的某个时间看见它。他们始终渴望摆脱流亡的阴影,以某种方式望见那不灭之光,因那思及死亡所唤起的悲伤,仍越过深海追赶着他们。因此他们当中那些伟大的水手仍会在茫茫的大海上不断搜索,希望能登上美尼尔塔玛岛,并从那里望见曾经存在之物的景象。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那些航行到远方的人只来到了新大陆,并发现一切都跟旧大陆一样,要屈服于死亡。而那些航行最远的人,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大地上绕了一圈,最终身心俱疲地回到了当初出发之处。于是他们说:“现在所有的航道都变弯了。”
因此,人中王者们日后靠着航海经验、观星技艺和知识学问,知道世界确实变圆了。但埃尔达只要愿意,仍被允许离开凡世,前往古老的西方和阿瓦隆尼。因此,人类的学者说,一定仍有一条“笔直航道”{Straight Road, Straight Way。689。}存在,只有那些获准的人可以找到。他们教导说,当新世界被抛在身后,那条古老的航道、西方记忆之路,仍继续向前,仿佛一座看不见的大桥穿越可供呼吸飞翔的天空(因为世界已被弯转,所以天空现在也随着弯转了),然后穿过不受保护的肉身凡躯无法承受的伊尔门,直达“孤岛”托尔埃瑞西亚,甚至更远的维林诺,众维拉仍然居住在该处,观看着世事演变。于是各样的故事与传说在沿海一带流传,提到那些孤独徜徉在大海上的水手或常人,靠着运气或维拉的恩典垂青,曾经驶上笔直航道,看见世界的面庞沉落到下方,就这样来到了灯火辉煌的阿瓦隆尼码头,或真正抵达了阿门洲边界那片最外围的海岸。在那里,在死前,他们得以瞻仰那座美丽又可畏的雪白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