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简介

有的作家主要是以作品吸引读者,其为人和事迹一般读者并不特别关注;而有的作家,除了作品之外,他的为人和事迹同样为读者津津乐道。陶渊明就属于后一类。我们熟悉他的许多故事,如蓄无弦琴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白衣人重阳节送酒的故事、拒绝檀道济馈赠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便共同描述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深沉地感染了我们,也使得他自身成为一个恒久的话题。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陶渊明的母亲是晋代名士孟嘉的女儿。他的生平、思想性格,从他所写的《五柳先生传》里可以大概知道。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了少年时代,那里离庐山不远,附近的栗里也是他常游的地方。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到那里访寻陶渊明的旧宅,说:“今流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访陶公旧宅诗序》)又赞叹那一带的风景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题浔阳楼》)他认为陶渊明生长在那样优美的环境里,所以文思那么高超玄妙。

陶渊明少年时家境已经衰落,“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但究竟是做官人家,家里还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所以他小时候可以读书,可以有空暇去领略那里的山川风物。陶渊明后来离开家乡外出做官,看到当时官场的恶浊,就想到故乡山水的优美,“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对故乡产生深切的怀念。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因亲老家贫,曾出任江州祭酒之职,那时他父亲早死了,他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家累重了,去做官只是为了救穷,并不是为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久就辞官回家。他三十岁那年死了妻子,可能就是在妻子死时辞官的。隔了一些时候,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他拒绝了,宁可在家里种田以自给。

当时的东晋政权,此前因谢安秉政,维持了十几年相对稳定的局面,此时司马道子与王国宝专权,与王恭、殷仲堪一党互相牵制,政治日趋腐败。陶渊明三十三岁这一年,晋武帝被杀,新立的安帝是个白痴,从此东晋社会陷入了悍将和士族互相攻伐的混乱之中。先是王恭、殷仲堪和司马道子、王国宝在混战中两败俱伤,接着是孙恩造反,司马元显专权。桓玄诛元显后,于元兴二年(403)十二月篡位,改国号曰楚,并将安帝迁到浔阳。次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兴复晋室。此时陶渊明又出任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时来苟冥会,婉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部,陶渊明在刘裕幕中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离家更近的彭泽县县令。上任仅八十余日,一天郡里派督邮来县视察,官吏都要前往迎接,陶渊明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天即解绶去职。这个时期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他辞官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又要归隐,心情很矛盾。辞彭泽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其后二十多年间,他又经历刘宋代晋的政治大变动,刘裕有诏征他为著作郎,他称病不赴。后来人们也称他为陶徵士,表示他是受到朝廷徵聘的人。尽管因生活艰难,“遂抱羸疾”,但始终不肯改变固穷守节的志向。

义熙十四年(418),江州刺史王弘仰慕陶渊明的名望,想跟他结交,亲自前来访问,陶渊明推说有病,不肯相见。后来他对人说:“我的性情跟世俗不合,又因害病呆在家里,并不要卖弄什么高洁的志趣来追求声名,哪里敢让王公的车子绕到这儿来以显示我的荣耀呀!”王弘打听到他要到庐山去,就派朋友庞通之等带了酒,在半路上等他。陶渊明并不推辞,就跟朋友们一起在亭子里喝酒,酒喝得很高兴,不想往前走了。这时,王弘才出来跟他相见,一起高兴地喝酒。陶渊明没穿鞋子,王弘要手下人替他做一双;没有脚的尺寸,陶渊明就把脚跷起来让人量。王弘请他进城,问他坐什么,他说脚有毛病,坐竹轿,就叫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竹轿抬着他进城。到刺史衙门里,谈笑自如,丝毫没有羡慕富贵的神气。后来王弘要见他,往往到树林边湖边守候。有时候知道他没有酒喝,家里没有米,就叫人拿酒和米去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