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篇(第4/7页)

追求瘦劲的好处是可以使人裁去思想方面的枝叶,从而直探主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诗的节奏往往很快,这在诗的首句就体现出来了。

唐人写诗,首联大抵以景语起兴,或将一二情感字词羼入,定下全诗基调,这种表述的步伐相对显得缓慢一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李商隐《安定城楼》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唐诗的精彩之处,往往不在首联,这是可以肯定的。当然,这只是就大体的形势而言,毕竟任何一个议论都会有例外。在唐人作品中,也有首联就摄人心神之作,比如李商隐这首《辛未七夕》,可谓开头就有破空而来之势: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近世学人黄侃评价李商隐此作说:“此诗纯以气势取胜。首二句作疑词。三、四句申言致疑之理。五、六与首句‘好’字、次句‘故’字相应。七、八句言佳会果然,则当酬鹊桥之力。今但与蜘蛛以巧,是知佳会之稀,本缘仙意,仍与首二句相应。用意之高,制格之密,即玉谿集中,亦罕见其比也。”

黄侃此论精妙,可谓是善诗者的当行本色。不过,正如黄侃所说,在李商隐的诗集中,节奏类似于《辛未七夕》的诗很少,更多的是像《安定城楼》般节奏舒缓之作。

在宋人的诗集里,则有了不同的局面。大概宋人认为,诗的首联,无论写景,还是叙事,抑或是议论,都须响亮、振人心神。因而宋诗的开头,往往与从容的唐诗不同: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王令《暑旱苦热》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苏轼《有美堂暴雨》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范成大《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

——翁卷《哭徐山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些宋诗的首联,急促有力,情感节奏很快。就像一个人唱歌,一上来就飙高音,下面怎样接下去,是一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诗家必须谋求更多的变化。这个思想,其实与韩信的背水一战相似: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且来细看下面两首宋诗的表述。第一首: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王安石《韩信》

王安石的七绝冠绝两宋,这首诗开头就不事任何铺垫,前两句是说:人们常常是看见贫贱之人就去侵凌之,自己富贵了则更表现得骄横,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才华但居于社会下层的人,就很难取得功名了。韩信出身贫寒然而能扬名于世,可见其人必有不寻常之处。

这样的节奏,是相当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是赞扬韩信的这个举动:陈余因为不采纳手下李左车的建议,被韩信打败,韩信得胜后,立即派人去找李左车,找来李左车不是要杀他,而是要拜他为师。这两句是说,像韩信拜败军之将为老师这种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王安石这是在讥讽宋代的风气,还是在感慨历史,我们无从得知,但此诗无疑是令人掩卷深思之作——真正的好学之士,需要切实突破身份、地位等因素之遮蔽,从这一点看,好学之士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的。

下面这首诗,是苏轼晚年从海南北归时的作品: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