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商隐(第2/3页)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5〕

筹笔驿是诸葛亮攻魏时策划军事的驿站。在今四川广元县北八十里。诗人叹息诸葛亮纵然军令严峻可畏,筹策如神,不过都是徒劳,刘禅还是不免于亡国的下场。结尾从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中生发,但李商隐则更多的是为诸葛亮惋惜,与杜甫对诸葛亮的追慕有所不同。诗里叹息诸葛亮空有管仲乐毅之才,关羽张飞无命早死,实际上也讽刺了刘禅的昏庸无能,纵有贤能辅佐亦无奈天命。这就借咏诸葛亮遗迹这一传统的题材,翻出了讽刺亡国之君的新意。

最能显示李商隐构思和取材才能的,还是他的七绝咏史诗,像《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6〕,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将他召回长安,在祭祀完毕后接见他,谈论鬼神一事,一直到夜半,文帝不觉促近前席。谈完后文帝很欣赏贾谊的才华。李商隐却由文帝与贾生谈论的是鬼神之事这一点生发感想,先大力渲染文帝求贤的诚恳和虚心,然后以“问”与“不问”的对比,点出文帝关心的并不是苍生之事,从而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艺术效果。又如《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与七律《隋宫》一样,同是讽刺炀帝游扬州之事,但借宫锦分制成马鞯和锦帆两用一事,点出隋炀帝从水陆两路游幸江南,劳民伤财的罪恶。《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史载齐废帝曾遣人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等宝物来装饰潘妃宫殿。如今国亡身灭,宫殿荒凉,但近处梁宫歌管声平息后,风檐前的九子铃声仍与往昔一样,这不仅以梁台的热闹衬托出齐宫的荒凉,也以九子铃所烘托的夜阑更深后的寂寞预示了梁台日后的荒凉。这些诗都能以小见大,出奇制胜,以精巧的构思表现美丽的情景,深婉地揭示出这美丽表象下所掩盖的宫廷丑事和君王的丑恶灵魂。诗意虽含蓄曲折,却又是一针见血的。

李商隐有相当一部分爱情诗,用“无题”或者首句的头两个字作为诗题。这些无题类诗内容和表现手法相似,都写得迷离隐约,历来对其内容无法确解,因而有政治寄托说和纯写恋情说的不同诠释,至今没有定论。至于所寄托的是何主旨,恋情所写又是何事,说法也较纷纭。不少人同意其中最美的一些篇目与他年轻时和女冠(女道士)及贵家姬妾恋爱的情史有关。在这类诗里,他将汉魏古诗的比兴手法和齐梁体的细腻绮靡结合起来,创造了“设彩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森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序》)的独特风格。他赞美齐梁诗人何逊的“雾夕咏芙蕖”之句恰好可用来形容他自己那种神秘隐约而又浓艳的风致。由于这类爱情诗多用比喻、典故、象征,甚至借咏物来暗示,有些比兴不仅有咏物寄兴两层意思,甚至还含有借指某事的第三层意思,所以索解格外不易。尽管如此,人们仍能欣赏这些诗中的朦胧美,因为诗人通过许多互不连贯的意象将他爱情生活中的痛苦、惆怅和思念表现得这样深切美丽,仍然概括了很多人共同体验过的情绪,所以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如著名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写他与情人相见的不易和离别的痛苦,以“东风无力百花残”象征其爱情遭到摧残,借用南朝乐府向来以“丝”双关“思”的比喻,扣住“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用来比喻人至死才能终结的绵绵相思,又以蜡烛煎心和蜡脂融化犹如泪行的特点比喻离别之后痛苦煎心以及化灰之后泪才能干,作为生死不渝的盟誓,警快透辟地写出了刻骨铭心的柔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凄苦柔弱,而意境极美。又如《无题》四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7〕隔座送钩春酒暖〔8〕,分曹射覆蜡灯红〔9〕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10〕。

从末二句看,此诗是李商隐在任秘书省校书郎时所作。诗里回忆的是昨夜在一所豪宅里的酒宴上,和与会者中的一人心灵相通却不便接触的隐秘恋情。星辰照耀,春风吹拂,画楼桂堂之间,灯红酒绿之中,在这富丽热闹而又隔膜的氛围里,两心之间的一点通灵,无论是隔座还是分曹游戏,彼此都能意会。诗人不仅细腻地表达了置身于这种情境时内心的悸动,而且以新警的比喻概括了许多人都有过的类似感受。“心有灵犀一点通”从此作为表达爱情的成语丰富了民族的语汇,甚至被使用到更加广泛的语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