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第6/6页)

“心理账户”这个概念,也可以解释很多老一辈的人请客吃饭毫不手软,但买起电子产品就会斤斤计较,因为这种开销,是在他过去的生活经验里,并没有体验过的事,乃至于他会认为这是无中生有的开销,非常浪费。对老人家来说,电子产品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新形态账户”,是他不能接受的开销。

事实上,很多亲人间的观念差异,就是因为对方不能接受“新形态的心理账户”,才会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请保洁阿姨。因为在他的人生经验里,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开销,一时半刻他没办法接受这种“新形态账户”,所以才会觉得很浪费。

理解了对方怎么想,这时候要说服他,就会变得轻松很多。而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新的开销纳进一个旧的、安全的、不敏感的心理账户。比如,如果你想说服另一半请保洁阿姨,可以创设一个共同的“生活改善基金”,饮食娱乐的开销都从这个基金里出。并且跟对方约定,基金花完了就不许花了,以免浪费。这样做是为了肯定对方“不浪费”的价值观,让他没什么理由拒绝你。接下来,你只要把“保洁费用”纳进“生活改善基金”,对方就会觉得,同样的钱,比起看电影吃大餐,请保洁好像还挺划算的,他很可能就会接受这笔开销了。

+•延伸思考

“心理账户”这个概念,不只适用于“消费”方面。事实上,我们对于多和少、轻与重的认知,都是在比较中得来的,而比较的对象,就是同一个心理账户里的其他项目。如果你的提议被对方拒绝,很可能是因为它没有放在合适的心理账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