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页)

“那冬天零下30多度,能冻死人,你这小身板受得了吗?再说,就那点小城能有什么对外经济?挨着老苏,换成老美还差不多!我看还是留蓝城,咱们3人在一起,说不定将来可以联手做点事。这样吧,接收单位我负责,你只管把那边辞了,别让他们再来要人就行。”

权磊不由分说,大包大揽下来。姚明远没言语,等于默许。接下来的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张棋回老家,找人活动,把名额退了;权磊找到外祖父的一位老部下,又要了一个名额。于是,两人双双去了蓝城钢厂技术科报道。不过,权磊的第一项工作不是操作计算机,而是代表新来的大学生在欢迎会上发言。第二天,厂党委书记派人找他谈话。这位老书记一眼就看出,权磊天生就是做政工的料子,有着一名优秀政工人员必备的三个条件:笔头-写一手漂亮文章,口头-发言极具煽动力,和帅头-相貌对的起观众。这么优秀的人才去操作机器不是太可惜了吗?结果,权磊在技术科的椅子还没坐热,就打点行装去厂党委报道。锻炼了一年,派到厂团委,从宣传部长做到团委书记。团市委领导早就看好他,有意调他去团市委,但老书记不放。在去留之间,权磊最终还是决定走。团市委历来是为党培养后备军的地方,进了团市委,就等于拿到通往权力核心的门票,只要不犯方向性错误,前途不可估量。

可偏偏就在这当口,权磊犯了一个虽然不是方向性、但也同样致命的错误。说起来非常偶然,团市委领导正式找他谈话不久,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团委照例要搞活动。权磊和张棋商量-他在技术科呆了两年也离开了,来团委和权磊做搭挡。张棋建议联合高校,搞一次企、校郊游会,声势浩大一些。权磊欣然同意。

5月4日,蓝城钢厂和理工大学的骨干团员,组成近百名队伍,浩浩荡荡开到郊区,诗歌比赛,才艺表演,篝火晚会,搞的有声有色。晚会结束后,团员们乘车返回市区,团委委员们留下,住在西郊宾馆。连日来为筹备活动有些劳累,权磊想放松一下,也借此机会和部下好好聊聊。权磊和张棋一个房间,他约了宣传部长许佳来谈话。正谈着,门外有人喊张棋接电话,他起身走了,房间里只剩下权磊和许佳,谈着谈着,突然停电了,房间一片黑暗。权磊起身出去喊服务员,服务员说可能是保险丝断了,已经派人找电工来修。

权磊回到房间,坐在床上,许佳坐在对面椅子上。两人有一搭无一搭说着话,这样过了大约10分钟,灯亮了,许佳兴奋地站起身,拍手道:嘿,修好了。就在这时,张棋和一个团支委推门进来,两人看看许佳,又看看权磊。权磊当时并未觉察到什么,招呼大家坐下。4个人接着开会,一直开到很晚。第二天回到厂里,权磊一头扎在工作中,早把这事忘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费解。先是一纸调令,把许佳调到分厂。紧接着,许佳火速结婚。婚宴只请了分厂的几个同事,团委的人一个也没请。权磊觉的有几分蹊跷,更蹊跷的是本应下发的调令迟迟不来。他又不能去问。只能等。

等待是最熬人的。

最终,调令还是来了,但不是调他,而是张棋。

权磊当时就傻了,他觉的自己就像站在跳台边的运动员,已经摆好姿势准备起跳,冷不防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像个植物人似的直挺挺地掉到水里。摔的两眼冒火花,两耳嗡嗡作响。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但有一点十分清楚,那就是-自己的仕途已经结束了。

为什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权磊苦苦问自己。他把这一来年发生的事像演电影似的,一一回放,一个镜头也不放过,试图找出其中的败笔。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他隐隐觉的似乎和那天晚上停电有关,和许佳在黑暗中单独相处的10分钟有关。一对孤男寡女,呆在房间里,而且是在黑暗中,会发生什么?权磊不禁打了个寒颤。如果是因为这事,那这样的结果就太不难理解了。一个做团的工作的人,犯别的错误或许可以,惟独不能犯“作风”问题。一旦和“作风”粘上边,就等于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判了死刑。

权磊凭生第一次体验到政治斗争的微妙和险恶。他抱着就是死也得死个明白的想法,借了辆自行车,只身去了西郊宾馆,打听到那晚值班的电工,扛了50斤大米送去。

那位身材消瘦、长了一脸青春逗的宾馆电工瞅瞅权磊,又瞅瞅他送的那袋大米,转身进屋,从桌角下一个污迹斑斑的工具袋里掏出两截保险丝。

“你看,保险丝是被齐根剪断的,不细看看不出来,一共剪断两处。开始,我以为是小偷干的,但后来一查,宾馆没丢什么,客人中也没有来报案的。你是那天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