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位首席人工智能官(第3/7页)

所以优秀的CTO绝不只是网管运维,还要发掘公司所有部门、产品与网络的价值链,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他要了解产品和业务,预判长期技术战略方向,不断跟进业务和技术发展做革新,否则就会像历史上的电力官一样,等到电力普及了,就被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代替,不过至今在大部分工业企业中依然有电力官残余的影子,那就是电工。

迎接智能原力

人工智能应该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一种开放的事物。开放的人工智能服务也将变成一种“流”,就像电流一样方便用户接入。

人工智能专家和企业家李志飞在2016年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发言说:“必须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短期根本不能跟人相比。而我们今天应该踏踏实实把一些应用,比如云交互、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各种应用场景做出来。例如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让用户觉得真正有用,而不只是在媒体上或者在电影里面讨论一下。”

这与百度的态度不谋而合。谷歌、特斯拉等国外企业做了不少有趣的智能公关项目,无论是下围棋还是QuickDraw(你画我猜)游戏,都极大地提升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兴趣。可能身处美国西海岸的工程师才有这样放松无虑的心态去做一些看似轻松的项目。背负更多责任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恐怕很难这么轻松,很多同行确实把精力都放在开发企业级应用产品上而不是做宣传。据报道,谷歌已经把一度吸睛无数的机器人和无人车业务都拆分了出去,不再给予无条件支持。中国企业呢?能否扎实推进人工智能的工业级发展?

百度追求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企业升级中去,为全产业带来提升,而不是只创造一些故事。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就是要向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原力”,比如百度地图的数据流平台、可供接入的语音识别服务等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百度地图衍生产品“百度慧眼”,通过对常住人口、客流量、生活区物价水平、写字楼密度,甚至具体到某个路口人流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来进行人群画像。在与很多连锁店企业的合作中,百度慧眼不用GPS,单靠用户手机对WiFi的搜索情况,就能实现30米以内的定位精度。只要用户手机收到连锁店自身的WiFi信号,就判断为用户进店。以此为店面评估市场容量、预估营业额。这一功能还可以为地产、电影院线等选址给出科学建议。

图8-3 百度商业选址过程

图8-4 百度利用时空数据分析进行商业选址的示意图

百度大数据实验室科学家吴海山对时空数据的挖掘,不仅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商业选址,其在企业销售环节的应用也立竿见影。比如某个餐饮企业要向1000个用户发出1000张优惠券,但怎样保证这1000人没有光顾过店家并有意前来消费?我们可以根据“老顾客”的特征使用机器学习训练出一个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从数据库中找出消费习惯匹配的用户,休息日是宅在家里还是泡吧?经常去的餐饮场所的人均消费如何?喜欢去国外旅游还是在国内旅游?上下班是坐地铁还是开车还是其他的方式?通过对新老用户的相似程度进行排列,选取最接近的1000人推送优惠券——这样的成功率显然比大街上随机发传单高得多。

如果想要寻找合适的智能流服务接入自身业务,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人工智能的领导者。传统企业为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需要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公司的战略。为了准备迎接这一颠覆性时刻,公司应该如何组织领导团队呢?

从CTO到CAO:引领企业升级之人

企业永远需要引领技术的角色。如今一般企业都会有CTO或者CIO(首席信息官),为了应对智能革命,吴恩达在2016年11月撰文提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位CAO(Chief AI Officer,首席人工智能官)。

那么CAO从何而来?CTO、CIO与CAO的关系又是什么?

随着互联网全面渗透,CTO这个角色诞生了。他不同于以往的总工程师等,是特别应对互联网信息化浪潮的角色。在很多企业、单位,初级技术官的职能往往在于搭建一个内网平台,管理软硬件等。然而新的时代,每个CTO是否具有智能化业务的视野则不一定。举个例子,在一些高校商学院,CTO的职责仅限于根据需求来打造网络、办公系统等,不会洞察和利用商学院本身的业务带来的数据增益。比如很多商学院有课程案例销售工作,本可以智能化,对客户订阅进行跟踪分析。金融原本与数据紧密相关,但很多金融学院自身恰恰未能数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