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位首席人工智能官(第2/7页)

到了电气革命时代,历史再次重复,比如马可尼在1895年研制出最早的无线电装置,并且利用这一装置成功进行了远距离摩斯电码通信实验。他成立无线电报与信号公司,推动无线电商用。但由于与海底电缆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他想在纽芬兰设立无线电报局的事遭到反对。不过当时美国的现代市场体系和技术偏好已经初步建立,所以无线电还是很快发展起来。

电气革命与今天的智能革命有一些“基础质料”意义上的类似。与蒸汽动力无法远距离传输和统一布局不同,电力是一种无限流动的普适能源,正如今天的互联网是一种流动的,让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的基础资源。“电+产业”正如今天的“互联网+产业”,颠覆了无数的传统产业。

当然,电流和智能流只是在比喻意义上可以类比,前者是电子的流动,后者是比特编码的流动,不是同类事物,但这种类比有助于我们感受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两个时代的企业升级。

当电气流向千万企业,很多企业主动寻求升级,虽不是像蒸汽时代那样抗拒,但同样困难重重。一百多年前的电力系统十分复杂。需要在直流电、交流电,不同的电压、不同水平的可靠性、不同的电力接口以及价格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直到今天,各国的电压和接口规格(插座口)也都没有统一。和不同电力公司打交道也是个技术活,否则很可能吃亏,正如今天企业找互联网技术外包公司时,如果不专业,就会落入陷阱,从编程语言到系统架构,都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

就公司本身业务来说,如何使用电力获得最佳效益也很难搞清楚:是应该先给企业全装上电灯,还是优先用电动机取代燃气轮机?于是,当时许多公司聘请了电力副总裁(VP of Electricity)帮助组织改革工作,以保证公司内的每个职能部门在自己的工作目标或产品上考虑电的存在。包括布置电线、购买电力设备、改造原有设备,甚至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电灯使得夜班成为标准)。

电气革命时代,人们可能想不到当时有多少关于电的开脑洞产品,就像蒸汽机时代也发明了很多后来消失了的蒸汽装置,这些装置如今只残留在蒸汽朋克动画片里。

图8-1 1845年由意大利人发明的“蒸汽汽车”

首席电力官要发掘各种电气产品究竟能给公司哪些方面带来价值,他的视线不能局限于作为能源的电力,还要渐渐升级到对电子产品的跟踪。比如人类为了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需要一种可变电流开关。在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工业起步前是通过广泛使用真空三极管(也叫电子三极管)达到这个功能的。晶体管一开始生产工艺不过关,产品合格率低,以至于每一枚晶体管的价格高达20美元,而一枚真空三极管只要1美元。这时候企业该如何选择呢?这需要看准什么能代表未来。最终晶体管由于能耗低、寿命长、体积小而取代了真空三极管。

图8-2 真空三极管之父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

注:使用手机百度或智能革命App扫描图片可见AR效果。

随着电力系统的成熟,首席电力官这一角色才消失。反过来说,每个使用首席电力官的企业,也促进了电力对总体生产方式的渗透,促进了国家电力系统的标准化。

二十多年前互联网的出现也是如此。互联网走出军队实验室,渗透进企业、高校乃至家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网络技术总监这个职务。

在今天这个全民使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公司依然选择网络外包服务。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不是所有企业都要供养昂贵的技术团队,像购买电力一样购买互联网服务是很方便的事情。

但购买互联网服务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基础设施(IaaS)——接入主干网,交服务费,这是一个服务非常标准化的层次,不用费太多脑筋;另一个层次则非常个性化,是在基础平台上定制互联网产品服务(PaaS和SaaS),比如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办公协同工具、财务管理工具、App制作等,需要定制开发。这个层次操作起来对传统企业仍然比较复杂。如果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技术条线依然单纯依赖外包,就会迷茫。于是不仅科技企业,传统企业也需要CTO(首席技术官)。很多小公司的CTO并不管理一个大团队,他的职责就是代表公司利益和外包方打交道,决定选择什么服务,并监督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