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今天起,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人际圈(第6/9页)
3.你能体会到汤米的父亲,那个汽车技工的感受吗?当你忙于应对其他的工作和客户时,一个客户迫切地需要你的服务,你会作何建议?
4.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二:迅速不顾个人的合理需求”的含义。
5.你认为安妮塔应该如何要求泰德照看他们的孩子,这样一来她就能外出办事了呢?
6.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三:决断等于伤害他人”的含义。
7.回想一下当汤米的母亲得知汤米和他的家人决定不去和她过纪念日时,她有何反应?
8.卡特博士提出了问题,“汤米的决定是否伤害到他母亲还是由她自身对应得性的一贯思维造成的呢?
9.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四:难以承认限度”的含义。
10.回想一下卡特博士警示讨好者通常没有注意到他们在时间、能力和影响力上面的限度。
·解释保罗所描述的情况与讨好行为困境的不同之处。
·保罗想要讨好的人是谁以及他想要帮助的人是谁?
11..你是否认同这句话:“别人不会告知你能力的极限,除非你先证明并承认你自己是有限度的”?你为什么认同或者为什么不认同?
12..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五:对评价很敏感”的含义。
13.听取其他人如何评价你,对你而言是有益的吗?解释你的回答。
14..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六:需将生活掌控在手”的含义。
15..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特征之七:不坦诚真正的自我”的含义。
16..你是否认为他人(比如配偶、孩子、好朋友)会说他们能对你坦诚,即使他们所说的话不是你愿意听到的?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呢?
三、进行情绪交换
核心理念:老天给了你力量祛除错误罪疚感、恐惧感和焦虑感。
1.尊重你自己有什么含义?这样做合理吗?请解释你的回答。
2.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交换之一:自我价值感代替错误罪疚感”的含义。
3.“真实罪疚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列举一些对真实罪疚感的健康反应。
4.描述讨好者会产生罪疚感的一些行为。
5.将你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其他人对你的看法或者你猜测其他人如何看待你之上,你是否认同这是不健康的做法吗?下述的经文表达了老天赋予你的价值感:
6.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交换之二:内心的信赖感代替恐惧感”的含义。
7.据卡特博士所言,什么是最简单的洞察一个人生活中恐惧感的方式?
8.艾琳对卡特博士说她有时“害怕显露她自身的独特性。”她此言的意义为何,是什么致使她表现得好像两个不同的人?
9.用你自己的话解释“讨好行为的交换之三:决断代替焦虑感”的含义。
10.当需要作一个决定时,为什么有时把太多精力放在推敲一个选择和另外的选择上是不健康的呢?解释你的回答。
四、当愤怒向内心蔓延
核心理念:只有通过解析你应对愤怒的方式,你才能够获得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1.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愤怒是错误的呢?
2.什么是“合理的愤怒感”?
3.描述恰当表达合理的愤怒感的一些方式。
4.你是否见过恰当的合理的愤怒感的表达?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事情是如何解决的。
5.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在你个性发展的初期,你运用了何种愤怒管理的模式?这对 你成年后的愤怒感造成怎样的影响?你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6.卡特博士观察到:“你越是陷入讨好行为的角色中,越有可能极力克制愤怒的情绪。”为什么这种情况是属实的呢?讨好者为何会抑制他们的愤怒感呢?
7.抑制愤怒一般会有哪些后果?假如没有处理得当,愤怒感会呈现什么新的面貌?
8.愤怒感有时是必要的,并且会带来好的效果。
9.什么是“垃圾袋效应”?
10.关于愤怒的表达形式,描述什么是公然的挑衅式愤怒。
11.描述什么是被动的挑衅式愤怒。
12.解释一下为什么讨好者会选择被动的挑衅式愤怒表达途径呢?
13.描述一下果断对待你的愤怒感的含义,为什么这是一种表达愤怒感的良好途径呢?
14.卡特博士写道,“你的自尊心没有脆弱到非要去对抗每一次冲突的程度。”鉴于这个事实,有什么例子能证明你最好放下愤怒感而不是表达出来?
15.放下愤怒感与压抑愤怒感有什么不同?
五、训练有素的反应
核心理念:从你的情绪能力之中获得自信心,自主地选择你的行为而不是让其他人的反应决定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