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由的生活方式(第2/6页)
(1)我意识到我的想法和感受不应该太与众不同。
(2)我感觉我理应待在别人为我设定好的模子中。
(3)我不敢说出我真正的感受,深知它会制造太多事端。
(4)就算我的确努力地解释我的见解,也好像得不到重视。
(5)我花了太多时间去安抚别人的喜怒无常的性子。
(6)在我的世界里,犯错是不容许的。
(7)我作的很多决定都不是出于我本人的考虑,而是基于别人的喜好。
(8)别人常常替我决定优先考虑的事项。
(9)当我完成了一个方案之后,我知道它将经受批评或严加审查。
(10)有时我会改变我自身正确的判断只为息事宁人。
0至4分:有时这种感受是很平常的,特别是受到一个控制欲强的人的影响。要是你认为没有哪一个描述符合你,则是很不寻常的。
5至10分:如果你选了五个或以上的选项,你可能感觉到自己在多数的时候受到了控制。你或许不愿表达你的独特性,因为你预料它会受到某个人的阻挠。
自由的必要性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自由的奠基石。在我们美国人的观念里,一直热衷于赞美自由——甚至连我们的国庆节都在提醒人们这个国家的创始者是将她建立在自由平等之上的。当我们得知一个独裁政府体制瓦解的消息时,我们为此欢呼。当我们得知一个专制君主统治了人民的消息时,我们为此感到蔑视。人们坚信自由是老天给予我们的仁慈,政府则有责任保护我们的自由。
遗憾的是,虽然许多人都对自由有很高的评价,然而普遍的人却不能在自身的人际关系上予以自由感。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讨好者,他们能够讲述他们决意与控制欲强的人如何努力相处的故事,却没能认识到他们个人的自由。控制者对他人使用“理应”、“不得不”、“应该”和“必需”等词语,把他人装进自身所认为最好的模式中,并视此为己任。另一方面,讨好者则唯恐他们被卷入必将惨败的战局,在试图满足控制者的过程中放弃了他们的自由。总之,其结果必然导致了抑郁、沮丧、焦虑、徒劳无功等情绪。我的目标就是帮助这些人认识到舍弃自由其实对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好处,他们有权选择他们的人生。
随着我对安妮特了解的增进,我告诉她要主张她个人的自由。“我了解到在你的生活中似乎至少有两个关键人物,他们想让你否认自主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而冗长的‘不能’、‘必需’和‘不得不’的任务清单引导着你的生活。”
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的生活的确是那样:一份长长的日常工作清单就详细地说明了我要尽怎样的责任。没人来问我的意见并在乎我有什么好的见解,我只是被告知要去做什么,然后我就去执行了。”
随后她强调说,“我很讨厌那样。”
“那么,关于别人交代给你的工作,我们来研究一下你是否愿意改变它处理的方式,”我回应道。“首先要肯定的是老天赋予你个性中有自由的意志,你有权利在任何时候用任何方式行使这种意志。对此你怎么认为呢?”
思索了片刻后,她终于回复说,“我觉得那听起来还行,但是我不敢肯定。我的意思是自由的概念是很难界定的,难道你不认为那有些风险吗?假如自由过头了,我能想象那会引发混乱和不负责任的问题。”
“没错。那是有可能的,因为毫无疑问地你可以选择滥用自由。自由是有风险的。”
然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观点,提醒她说,“一旦自由被否认,离奴役就近了,那是通往奴役的第一步。而且我认为那不是你所甘愿应允的事情。”
当我同安妮特一样情况的人谈话时,我希望他们理解任何的人格特性,只要是受到他人控制力的束缚就不能够正常地运转。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是被胁迫的。
为了让安妮特对我的意思有更具体的认识,我对她说:“设想我刚刚和你结束了谈话,我就走下楼梯和一位同事攀谈起来。这位同事提及他留意到我们刚才在一起,于是他问我们谈得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唔,你知道《圣经》里面说我理应友善待人,因此当我和她讲话时我表现得很亲切。我履行了我不得不尽的义务。’假若你偷听到我这样说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她被这个荒唐的情形逗得咯咯直笑,回答道:“哦,你明白我肯定不会喜欢所听到的内容。我会很伤心也很生气。”
为了突出重点,我说:“确实很不合理,如果我的行为完全出自责任感,那么我选择友好的态度就毫无意义。除非我知道我有自由不友善地对人,我的友善才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