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骗子的模样(第2/3页)

伯纳德·麦道夫实施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并未表现出悔意。这位纳斯达克前主席已经是亿万富翁,并不缺钱。他家财万贯,穿梭于名流圈,备受推崇,连经验丰富的对冲基金经理都争相购买他的投资产品。麦道夫也拥有各种财富的象征:停泊于法国里维埃拉的游艇、数架听候调遣的飞机,和罗思坦一样,还有昂贵的名表收藏。

尽管麦道夫比罗思坦更加冷漠离群,但在讨好重要人物方面却不遗余力,比如华尔街的监管方。这样的社交网进一步树立了他华尔街政界元老的形象。和罗思坦一样,他极度自负,优越感超强,对受骗人完全没有同情心。即使认罪,他更在意的似乎也是自己的声誉,而不是被他毁掉了生活的人们。骗子的世界观永远围绕自己,而不是你。

我们可以认为麦道夫、罗思坦和其他骗子有变态人格吗?只有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才确定。很多人一开始没有明确的诈骗意图。但是有了特定的动机和条件,几乎任何人都可能实施诈骗。和你想的不同,诈骗和家庭教育、社会地位、雄心壮志没有多大关联。如我们所见,金钱通常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除了骗子的心理特征,你还可以留心一些表象。许多骗子都过度在意形象。他们可能会吹嘘自己的人脉,或者需要受到重视。许多骗子骗了别人的钱,大笔地捐献出去,就为了让一栋医院大楼或者学校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他们往往都拥有昂贵的汽车、游艇、房子,或者华丽的珠宝。在出行、衣着,以及其他财富的象征方面,只有最好的才配得上他们。形象高于一切。他们希望显示自己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或许为了进一步向你证明,应该向他们投资。

有些骗子喜欢和优秀的运动员、名人、政治家勾肩搭背。内文·夏皮罗是一名狂热的足球迷,花数百万美元,就为了可以和迈阿密大学篮球队员及NBA球星混到一起。他因庞氏骗局入狱,就向迈阿密大学的运动队发泄不满,指控队员违规收受礼物。既然要万劫不复,就决定将其他人也拉下水,甚至那些与其庞氏骗局毫不相关的人。夏皮罗极度自负,这是必然选择。

如何捉贼

除了心理特征,人们的性格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得最清楚。看一看投资背后的运作人,花几分钟调查一下背景。下列大部分信息都可以从网络、公共档案和媒体报道中获得。

尽管背景调查无法表明一个人是否在运作一场庞氏骗局,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揭示投资推销人的诚信和品格。

如果一个人展现出下列几项或全部特征,那么这个人可能没多少良心。充其量,很可能至少在私事或公事上会有失诚信。凭什么假定他们和你的业务往来会保持诚实正直?

1、超速罚单或机动车违章

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收到超速罚单。但一再收到罚单,说明这个人公然漠视法律法规。这类人往往认为别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而非自己。而且他们往往不会支付罚款,也会设法绕开其他领域的规则,例如证券法规。要避免向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投资。

2、婚外情

任何人只要有过欺骗行为,就说明他倾向于满足自己的私欲,严重缺乏道德准则。

3、职场纠纷或商业纠纷

多数骗子都有商业纠纷、诉讼、甚至被控诈骗的案底。好几个以前的商业伙伴可能会拒绝与其交易,甚至联系。他们可能不愿吐露原因,因为骗子很可能会通过攻击别人来维护自己。骗子可能会以起诉相威胁。如今有了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这些事不难发现。

4、曾遭受纪律处分或者监管方的调查

纪律处分之前往往会有多次警告。大多数人只有在警告无效后才会被处分。

5、犯罪案底

那么多的人曾有多次犯罪记录,仍然能够在毫不防备的受害人身上犯下类似的甚至完全相同的罪行,这令人惊讶。

舞弊三角论

尽管个性和心理因素在骗子的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还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要考虑。著名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和刑学家唐纳德·R·克雷西被公认为白领犯罪研究领域的先锋。20世纪50年代,他访问了100多位被控挪用公款的囚犯,研究犯罪行为和动机。克雷西识别出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同时具备时可能导致舞弊行为。这一组合通常被称为克雷西舞弊三角论:

1、非共担的财务困境,违背诚信的机会

2、了解特定企业运作

3、合理化舞弊行为

克雷西的舞弊三角论多与挪用公款的雇员相联系,但其原理适用于任何存在诈骗机会的情况。有了适当的途径和知识,就只缺合理化的借口。一些骗子并不是明确打算策划庞氏骗局。几次投资失败或现金流断裂后,他们意识到无法逃避自己制造的财务困境。与其承认过错,他们宁愿掩盖损失,告诉自己只是临时借用资金,以此来合理化诈骗行径。等情况好转,就归还借款,没人会发觉。当然,还钱永远不会发生,常常因为这不可能。一旦无法再吸引新投资者资金,偿付给早期投资者,就会被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