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庞氏骗局是怎样炼成的

查尔斯·庞兹并非庞氏骗局的首创,尽管这个古老的骗术顶着他的名字。“庞氏”二字家喻户晓之前,这个久经考验的骗术还有其他名字。历来不乏阴险的小人使诈,将他人财富据为己有。

1920年曝光了查尔斯·庞兹的骗局,自此以后,仅美国就揭穿100多起大宗庞氏骗局。只计算作案人已落网的案件,相当于每年至少发生一起骗局。被曝光的骗局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藏着无数未被发现的骗局。如今,庞氏骗局比以往更普遍,涉案规模也足以让查尔斯·庞兹2000万美元的诈骗案相形见绌。

此刻,为数不少的大型庞氏骗局正悄然上演,避开监管,引诱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入局。其中很多骗局已顺利运作几十年。等下一场惊天骗局最终揭穿的时候,伯纳德·麦道夫高达650亿美元的世纪诈骗案与之相比,只会是小巫见大巫。本书所揭秘的庞氏骗局乍看之下复杂难解,实则不然。复杂的假象是庞氏骗局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将一场庞氏骗局条分缕析,拆解出最本质的组成部分,你就会发现,识破一场骗局其实简单得不可思议。

庞氏骗局第一课

庞氏骗局是一种许诺超高收益的欺诈性投资,投资期限通常不长。一夜暴富的许诺极具吸引力,连保守的投资者也不愿错过。惊人的高收益是庞氏骗局的标志。

事实上,支付给投资者的收益只是对初始投资的返还,或者来自后期投资者的资金。只要源源不断注入资金,骗局就能一直运作下去。资金可能来源于新的投资者,但庞氏骗局的重要一环,是说服现有投资者将其收益进行再投资,最好投入更多本金。

由于庞氏骗局许诺的收益远高于从别处可获得的收益,许多投资者都会盲目跟风。原本精明的投资者就这样被贪欲蒙蔽,将所有或大部分资金投入一项投资,结果多半损失毕生的积蓄。通常,行骗者所使用的描述这种投资的词汇含糊不清,或者包含普通人无法完全理解的复杂术语。这么做是有意为之。这种复杂性掩盖了可怕的真相:无基础投资。

本书所描绘的查尔斯·庞兹和其他骗子天赋极高,擅长从主力或散户手里获取新资金。他们推销能力超强,能以丰厚的报酬为饵达成交易,至少最初如此。投资者从初始投资中看到惊人的收益,远超过其他任何投资的收益。他们被贪念左右,往骗局中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

骗子要让你掏钱,必先套取信任。庞氏骗局的一个惯用伎俩就是用短期几乎无风险的回报来引你上钩。许多受骗人一开始也持怀疑态度,后来收到一次或两次所许诺的收益,就通常足以说服他们这项投资是合法的。接下来,他们将收益再投资,并往往加大投资。投资最初总是“成功”,这样才能使骗局运作下去。最初的回报便是诱饵,投资者尝到甜头,就更容易被哄骗,不断投入更多资金。

觉得骗局不会落到你头上?伯纳德·麦道夫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也从未想过会上当受骗。麦道夫欺骗了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精明能干的家族信托经理人,还欺骗了其他对冲基金,也就是将钱投给麦道夫基金的所谓的“支线基金”。这些专家深谙金融之道,却一样因丰厚报酬的许诺而上钩。

许多慈善机构也在麦道夫的利诱下进行了投资,包括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神童基金会。麦道夫的受骗者名单就像一份名人录,包括凯文·贝肯、凯拉·塞吉维克、拉里·金,就连已故歌手约翰·丹佛的遗产也卷入其中,前纽约州检察长艾略特·斯皮策的家族企业同样未能幸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剖析麦道夫及其他一些庞氏骗局。一旦你知道了识破庞氏骗局的方法,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中世纪庞氏骗局的一页

易货贸易开始,庞氏骗局已经以某种形式出现,并且随着货币、投资等概念的演进而变得愈加复杂。如今,这种古老的骗术在毫不防备的投资者身上屡试不爽。

你一定听过“抢彼得的钱,还保罗的债”的说法吧。简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拿一个人的钱去还另一个人的债。这句话可以追溯至1450年,而且指的很可能就是庞氏骗局这样的伎俩。原文出自1450年左右的《雅各布之井:一部关于良知洗涤的英文专著》:

“抢诸彼得,付诸保罗,此非善举,实为重罪。”

当今世界与1450年的英格兰大不相同,现代英语也与中古英语相去甚远,但这句话却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庞氏骗局的原理: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偿付给早期投资者。骗子声称支付给你的钱,是投资收益。收益有多高呢?比你在其他地方赚取的收益高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