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患难情真(第5/7页)

马德昌说:“郑先生的意思是,以后再让他们还?”

盐商们议论纷纷说:“这不是更麻烦吗?人手更不够了,再说这也不符合务本堂开设盐义仓的初衷。”

汪朝宗笑笑:“非常时期,要懂得权宜变通。我看今天就这样吧,大家都很辛苦了,再挺一挺吧。”

马德昌说:“对了,朝宗,你们何时启程进京?”

“再看两天吧,待局势稳定下来再走。大珩还好吧?”

“进去两天了,也不晓得能不能活着出来。唉!”

“菩萨保佑。大珩这孩子,平时看他嘻嘻哈哈的,事到临头,不愧是你的儿子!”

“唉,听天由命吧。不过,朝宗,说真心话,你改放粮为贷粮,会有人不赞成的。”

汪朝宗一笑:“说通了,他们会赞成的。”

两个人默不作声地走着,走不几步,汪朝宗突然笑了。

马德昌奇怪地问他笑什么。

汪朝宗感慨地:“没有什么,突然想起十年前……”

“十年前?”

“嗯,那年也发了一场大水。盐院大人尹如海、盐运使卢德恭,还有我岳父领头,你、我、老鲍都上了大堤,你还累吐了血。”

“哦,那回啊……”

“现在只剩下我们俩咯!算人间故旧我与汝。”

落日西沉,天空有一种奇异的美丽,没有想到,马德昌突然哭了。

隔离区内,马大珩在放火熏烧药材,被烟呛得不住地咳嗽,眼泪都流了下来,他忙用手去抹,成了大花脸。

桥头,两个兵丁把守着。汪雨涵冲着河对岸挥手。

马大珩看到了,也跑到岸边。

汪雨涵将双手弯成喇叭状,向对岸喊:“你没事儿吧?”

马大珩回话:“我很好,你有事吗?”

“我给你送了千层糕来,放在桥上了,你去拿一下。”

“书呆子还好吗?”

“渐鸿今天跟阿桂伯伯去京城了。”

“你送他了吗?”

“没送。你什么时候出来?”

“我还有好几家的药没熏完。大夫说时辰不能耽误,耽误了药就不灵了,我走了!”

“等你出来后,我请你。”

“请我做什么,喝喜酒?”

汪雨涵呸了一口,眼泪却流了出来。

盐义仓外,众多灾民拿着布袋、簸箕,挤在门前,在看一个布告:“盐义仓近日放粮,灾民称快。但秩序混乱,至有相互踩踏殴斗,多有虚领冒领之事。经务本堂各商公议,即日停止放粮,改为贷粮。望乡亲相互转告。”

有人在骂:“什么贷粮,分明是不顾大家死活,趁火打劫!”

又有人高声叫唤:“这帮奸商,到这个时候,还要从灾民头上捞一把。”

有人喊:“大家冲进去,砸了这个王八蛋的义仓!”

咒骂声中,人群开始往里涌。

汪朝宗突然出现,他站在一张桌子上:“大家不要挤!我有话要说。”

不知谁从下面扔来一只鞋子,差点砸在汪朝宗的头上。

汪朝宗笑了下:“这点准头都没有,是不是人多放不开手啊。别急,待我把话说完,再瞄准点扔!”下面哄笑。

“乡亲们,盐义仓就是为了救灾开设的。这时候不放粮何时放呢?这一点,请大家不要担心。但是,放粮总得有个秩序,分个先来后到,我们也得知道谁家领到了,谁家还没有领到。我看前面都是些身强力壮的,老弱妇孺都被挤在后面,要是凭体力,后面的人什么时候才能领到粮食啊?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都遭了灾,尤其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帮衬。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下面有人喊:“汪老板说得对,我们不能挤!”

也有人说:“贷粮就是要秋后算账,田里都淹成这样了,我们拿什么还?”

“这些我们都知道,至于怎么还,我们到时再说,但我们也要知道,这些粮食到底发给了谁,得留个底账吧?不愿意贷粮的,你们还可以到东关街的粥厂去。”

一个女人叫道:“你们贷粮的利息是多少?”

汪朝宗说:“不收利息,大家不要担心。”

有人说:“那还差不多。”

汪朝宗说:“我说完了,大家马上就在这桌子前排队,登记后就去仓里领粮食。大家放心,义仓不关门,不休息,所以请大家不要拥挤。我说完了,还有没有要扔鞋的?没有我就下去了。”

大家又是一阵笑,开始排成一条长龙,有秩序地领粮。

汪朝宗走下来,擦了一把汗。

马德昌欣慰地说:“朝宗,老百姓还是知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