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你的主场

虽说不是人人都是主持人,不需要灯光、舞台齐备,导演、摄像齐全,但是谁说离了舞台大家就不需要说话了?回到生活,谁还没有个需要你掌控全局或者是哪怕发个言、做个决定的时候?如果你硬要说没有,我还真不信,安娜也不信。

讲个相对轻松的话题:足球。虽然中国足球差强人意,但我对足球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足球队,他们踢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像内马尔、C罗这样的球星,他们的控球技术都相当了得,从后场传到前场通常有几十米的距离,但他们却总能把球稳稳地控制在自己脚下一两尺的距离。但有些技术不过关的前锋,当后卫给他传球的时候,他一停可能停出几米开外,这时候他就要跟对方进攻或防守的球员去抢球,这个球最后归谁就不得而知了。这样一来就会拖延进攻,尤其是在打快速反击的时候,会让球队失去一个又一个好机会。所以,控球能力在足球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关乎成败。

这种控球能力转换到日常生活中就是控场力,它在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我小时候,北京的饭馆还比较少,到了饭点,几乎家家爆满。所以,当你去下馆子的时候,身后总有人在等着你的座位,而且还不是一拨、两拨,有时候甚至是三拨。那些人在等的时候可不是规规矩矩地站着,有时候会扶着你的椅子背,有时候会把脚伸到你坐的椅子的横轴上。这时候,你还敢吃完饭点一根烟跟人聊聊青春?可能最后一个饺子还在嘴里嚼着呢,你就得站起来让座了,而且你还得小心,因为那几拨人抢座位时很有可能伤到你。当然,今天这样的局面你是再也见不到了。不是说生意萧条,而是你去吃饭,如果遇到人多排上号,老板一定会事先安排好,在门口安置几套桌椅,然后放几盘花生、瓜子、水果,让你坐在那儿边吃边等,再也不会出现有人踢你桌子、有人拽你的椅子这种事了。这就是控场力。

作为主持人,毫无疑问,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是需要控场力的。无论是谈话节目,还是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控场力必须时刻在线,到场嘉宾谁先发言,谁后发言,其他环节怎么设置,等等,这些如果不安排好,场面早乱成一锅粥了。

我记得当时在上海做《东方眼》的时候,有一期节目是罢工司机和交通疏导者之间的对话。我要对他们双方分别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各自的情况。当时节目的整个时长是21分钟,最多只能延长30秒。也就是说,必须在21分30秒之内完成所有采访。因为是现场采访,所以不能彩排,也不能告诉每个受访者“你只能说两分钟”,完全要靠我自己控制,而这种控制也不是告诉受访者“你说快点啊,时间不够了”或者“你先停下,让他先说,因为没时间了”。当时这个场面真是让我有点焦头烂额,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好在我有惊无险挺过去了,不仅让所有受访者都在规定时间内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时间也控制得刚刚好,到21分钟的时候正好结束,最后给自己留下30秒,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可能很多人会想,主持节目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又不是主持人,我们想知道的是,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中需要控场力吗?当然需要。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持人,并不是说只有在电视上或舞台上主持节目的才是主持人。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主持一场又一场的交流和谈话,这些交流和谈话就是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真正的主持人的那种技巧,但当我们能够以主持人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场谈话,那么哪怕是一场同学聚会,我们也可以把它安排得井井有条、人人满意。

参加同学聚会,大多数人是想从同学身上找回自己年少时的影子,互相感慨唏嘘一番。当然也有心怀鬼胎的,想再见一见当初暗恋的班花,想知道当年的校草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只是参加同学聚会后,你会发现,成为聚会焦点的有时候并不是原来的班花、校草,或者是常年霸占年级成绩第一的眼镜学霸,而是那些能说会道、把同学聚会搞得热闹非常且秩序井然的人。这个人可能原来在班级里是最淘气的那个,也可能是学习成绩总垫底的那个,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成为这场谈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为他在心里把这场同学会当成了自己的主场。

这种人就是有控场力的人。一般来说,能够成为控场的人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自信,没有自信也不能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第二,要有逻辑,比如安排老师先发言,再让班长组织大家集体照相,然后大家一起吃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逻辑在,组织起来才有底。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会控制节奏。聚会进行到各个环节,需要谁出来说几句了,需要向老师敬杯酒了,需要大家来讲几个笑话了,以及聚会结束后谁送老师回家、谁送喝多的同学回家、谁搭谁的车回家,都必须安排得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