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拿着倪震的《大胆爱》在看,十分有趣。我身边曾有好几个姑娘表示不喜欢倪震,嫌他情史太多,太过风流,文笔又好,巧言善辩,仗着在媒体上有话语权懂得为自己描金,总是立于不败之地,天下便宜都占尽。当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很多人特别喜欢他。当年周倪恋一波三折的时候,多少人幸灾乐祸,多少人义愤填膺,后来发生戏剧性反转,两个人喜结连理,网络上对周慧敏大呼不解的反倒是女性居多。还记得当时正好广州的黄佟佟老师北上来京,我们俩夜半在咖啡馆深度八卦此事,黄老师对香港人的理解颇为深刻,她说香港那个地方,1997年回归才正式结束一夫多妻制,香港女人精明能干,香港男人要么是无能懒惰,稍微有能力勤劳一点的就很多三妻四妾,周末到深圳玩,随便走进一个高档夜总会,排着队站在面前的小姐,个个都是港姐的级别,如果想找美貌温良的纯情女孩金屋藏娇也是容易,所以像倪震那种男人,在香港其实已属难得。周慧敏是地道港女,从小对这些司空见惯,会选择坐定自己的大奶位置不放,也是从小受香港文化熏陶所致。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和我们内地大不一样,不能完全用我们内地人的思路去理解。

这样的话,后来我在这本《大胆爱》里也有读到,倪震劝告一位十分出色的香港姑娘,说香港男人到了内地,只要月收入五万的就可以找到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老婆。叫那位香港姑娘搞清楚状况,要想嫁,就不要再摆谱拿架子,用温柔把自己的男友夺回来。又告诉另一个被包养的姑娘,无论你怎么觉得自己更优秀,但二奶就是二奶。这话听起来可能真的很让人生气,但是我们知道他讲的都是香港人生活的现状。你总不能让男人说实话,可等他们真的说实话又恨他们说实话吧。再说了,这就是香港人的爱情,不怎么玩深沉,务实得很,讲感情倒是很讲感情的,但也没有滥情,小小的温暖里总有些看破世态炎凉的冷意,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港剧里的桥段,一个人失恋了,另一个朋友去劝,翻来覆去地无非那么几句。“变成现在这样,谁也不想的。”“感情不能勉强。”“我下碗面给你吃。”所以即便是才子的回信,谈的是感情,也是这般调调,没那么情意绵绵,也追求政治正确,不剑拔弩张,简单明了不麻辣,很清楚地点到问题即可,同时也保持着一种洒脱和看透,保持着礼貌的leave you alone的距离感。就好像在香港街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样,即便是人潮攒动,也会让你觉得周身不被侵犯,还可以有一点点呼吸的空间。失恋了呢,就去看倪震的专栏啊,看完也没什么,剩下的事归你自己去做,找你妈妈下碗面给你吃啊,吃完明天继续开工就好。

爱情也是和一个城市的性格息息相关的吧,北京有北京式的爱情,上海有上海式的爱情,而《大胆爱》这本书,其实就是港式爱情和港式爱情观。李敖有句歌词,“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唱的就是这种爱情,这是《志明与春娇》,也是TVB电视剧里的香港爱情故事。香港近几十年都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动荡,经济发达,人们安居乐业,一直过着相对和平的小日子,作为一个贸易通商口岸,香港生活节奏快,人人忙于打拼赚钱,因此港人解决爱情问题也好,生活问题也罢,也都十分务实地追求效率,不虚耗,不情绪化。港剧和文学作品中很少有苦情或者深沉悲怆的戏份在,多是松弛的心态。你当然可以理解这种气质为一种浅薄,但是换个角度看,港人也有港人的见多识广,沉着冷静,重感情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份清醒和精明练达,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大境界。

倪震先生的回信,在我看来,就是有着这样一种香港精神在里面,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此书的一个原因,即便是风流才子,也是并不伤春悲秋,毫不矫情。对于内地的读者来说,写信给倪震,得到的回答可能有点不接地气儿,但却也跳出了我们一贯的思维的囹圄,带来别一番参考性。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学会经历那种锥心刺骨的疼痛时,淡淡说一句:“我去下碗面给自己吃。”不过真有那样的时刻,大概我们这些写情感专栏的,就都要失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