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二十章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第3/7页)
把照亮你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
赞美它赐给你意外的恩惠和时间[21]。
——贺拉斯
死神在哪里等待我们,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要随时随地恭候它的光临。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熟思。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马其顿国王被保尔·埃米尔[22]俘获,这位可怜的国王差人求埃米尔不要把他当战利品带回去,后者回答说叫他向自己求情吧
其实,任何事情,如若造化不帮忙的话,手段再高明,本领再高强,也是寸步难行的。我这人本性并不忧郁,但酷爱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莫过于死亡了,即使在我生活最放荡的时期,
在我风华正茂无忧无虑的年纪[23]。
——卡图鲁斯
当我同女人厮混和寻欢作乐时,别人会以为我很难平息强烈的欲望,或忍受不定的希望,其实,即使此刻,我也会提醒自己,前几天某某人纵乐归来,像我这样满脑子的悠闲、爱情和玩乐,却因兴奋过度而突然一命呜呼;我耳畔萦绕着:
这一刻就要消逝,一去永不复返[24]。
——卢克莱修
想象死亡和想象别的事一样,不会让我皱一皱眉头。当然,起初一想到死,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翻来覆去想多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否则,我就会终日担惊受怕,坐立不安。从没有人像我这样轻视生命,也没有人像我这样无视生命的长短。我的身体至今一直很健康,极少生病,但是,健康和疾病都不会增加或减少我对生命所抱的希望。我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消失。我反复对自己说:“未来的一天可能发生的事,今天也可能发生。”确实,意外或危险几乎不可能使我们靠近死亡。但是,如果我们想一想,即使这个最威胁我们生命的意外不存在,尚有成千上万个意外可能降临我们头上,我们就会感到,不管快乐还是焦虑,在海上还是在家里,打仗还是休息,死亡离我们近在咫尺。一个人不会比另一个人更脆弱,也不会对未来更有把握[25]。
我死前要做的事,哪怕有一小时的空闲,我觉得也不够用来完成。一天,有人翻阅我的随身记事本,发现那上面写着我死后要做的事。那确实是个备忘录,因此,我告诉他说,那天我离家虽然只有一里路,身体无恙,心情愉快,但我没有把握能否平安抵家,就随即匆匆记下了我的想法。这些想法无时无刻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在我的心头,我随时随地都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事。这样,死亡降临时,我就不致于措手不及。
我们要尽量做到随时准备上路,尤其要注意只管自己的事:
人生苦短,何必那么多计划[26]!
——贺拉斯
我们自己的事就够我们忙碌的了,哪能再管别的事。这一个与其说抱怨死亡,不如说不想因死而中断在望的胜利;那一个不想在女儿出嫁或子女受完教育前撒手人寰;这一个离不开妻子,那一个离不开儿子,似乎妻儿的陪伴是他们人生的主要乐趣。
感谢上帝,我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都可以离开人间。我没什么好遗憾的,虽然我对生命尚有眷恋,失去它会令我悲怆伤怀。我同一切断绝了关系,几乎同每个人告了别,就是没同自己告别。从没有人像我这样对死亡的思想准备那样充分,对生命那样不在乎。
不幸啊不幸,他们说,
一天光景就夺走了我的一切[27]。
——卢克莱修
而建筑师说:
未竣工的工程半途而废,
未砌好的墙壁摇摇欲坠[28]。
——维吉尔
绝不要作任何长远的计划,至少不要让你的计划看不到结束。我们生来就为了工作:
但愿我死时还在工作[29]。
——奥维德
但愿人人都工作,尽可能久地发挥生命的作用。但愿死亡降临时,我正在菜园里劳作,对死满不在乎,对我未竟的园子更不在乎。我看见有个人都快要死了,还在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让他完成手头的工作,他正在撰写我们第十五或十六位国王的传记。
谁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人死后带不走这些财产[30]。
——卢克莱修
这种平庸而有害的心境应该摆脱。公墓建在教堂旁或城里最热闹的地方,用利库尔戈斯[1]的话来说,是为了使民众、妇女和儿童见到死人不惊慌失措。经常看见骸骨、坟茔和灵柩,我们就会不忘自身的处境:
古时惯用杀人给宴会助兴,
武士们倒在酒杯上,
鲜血溅满酒桌,
景象惨不忍睹[32]。
——西流斯·伊塔利库斯
埃及人在宴会结束时,向宾客展示死神的画像,让拿画像的人高喊:“喝吧,乐吧,你死时就这个模样!”因此,我已养成习惯,不仅心里常念着死,而且常把它挂在嘴边。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人死时的情形:他们说了什么,有怎样的面容和神情;我最爱读的书是有关死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