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塞(第3/3页)

人们将用雪白的大理石来雕塑她那闪耀着智慧和毅力的光辉的殉道者的容貌。人们将用黑色大理石来雕塑她一直穿在身上的黑衣服。人们这样纪念她,是因为她在绝望中没有失去希望,是因为她从未怀疑未来,而始终对它无限信赖,是因为她从1905年——她逝世那年革命中就已预见到俄国人民的解放。

就当人民群众和某些先进人士向她呈献真诚觉悟的心灵的时候,另外一种献礼也使她万世不朽,那就是统治者对她野蛮的.疯狂的,卑劣的仇恨;泼妇,纵火犯,人面魔鬼:世世代代的资产阶级就是用这些字眼来亵渎她的名字:露易丝·米歇尔。

桂裕芳 译

□读书人语

尽管露易丝·米歇尔真的就是巴黎公社最杰出的女革命者,尽管文中所写无一不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红色的圣女》依旧是一篇童话,是一篇由作者为我们营造的通体透明的关于革命者的美妙童话。作为叙述者,巴比塞像个童话大王以的浪漫而充满激情地诉说着哪些著名的女革命者、女殉道者的故事。悲壮与悲切,崇高与崇敬始终萦绕着整个故事,并使故事始终笼罩在神圣的光环中。巴比塞机智地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不过,巴比塞并不让自己的激情随地流泄,他成功地节制着感情的弘扬。他将美妙的概念统统转化成平静的形象,从而使得本文更有弹性,更有艺术的张显然,巴比塞无限崇敬米歇尔,但他却不正面称颂她的伟大。却将敌人对她的最恶毒约漫骂呈现给读者:“泼妇”、“纵火犯”、“人面魔鬼”。这反而让正面称颂更有力,也更有艺术的“意味”。

《红色的圣女》是一篇小说家的散文。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是这篇散文一大魅力所在。圣女的底调是文章一开始便由生动形象的描述确定下来的,而随着文章的展开,圣女的性格不断地向前展,最后成了红色的圣女。性格确实在不断发展,而这中间又没有不可接受的突变、一切似乎都像文章那样平静自然。这使本文又增强了真实感。 【臧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