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欣(第3/5页)

老先生低着头,一笔一划:

“吾儿见字如面,此书非为别事,惟因家中平安无事,思儿心切。衣食诸般……;诚信修睦……;今获一驹……”

写完信封,反过来,在信封背面写上“平安家信”,用红笔圈了圈。

老太太接过信,溜溜地揣走了,求在临城火车站有差事的亲戚邮走,掏钱买印花的时候,嘱咐:

“贴结实喽!”

叔家的人平日里也难得吃上这样的“大锅饭”呢。

分了家的,嫁出去的,能来的全来了。小桌坐不下,小凳也不够使,挤着,蹲着,站着。“哼,都沾我妹的光呢!”凤姐脆声叫。还真的呢!老家还是老例,来客,妇的不上桌。这回,叔家的女的,不管婶还是嫂、姐、妹,全都和男的一块儿上桌吃饭,造一回反!会喝不会喝,一人一碗酒,甜的;自然,大人、孩子,一人手里攥一个煎饼。

大嫂的儿子偷偷把鱼丢给桌子底下的狗吃,二弟的儿子大壮呢,把不爱吃的肥肉片举着叫燕儿!燕儿!……”

“别惊那燕儿,别惊那燕儿,”婶子一边说积善的人家燕才肯建窝,一边呢,就把鱼呀,鸡呀,往我碗里堆,“唉,明儿早起吃饭,又剩我一个人了……”

“哎呀!”我大叫起来。我突然想起来,要走了,还没喝上那碗酸辣汤呢!竟给忘了!

“今儿有集吗?”

“有,天天有。”

“集上有酸辣汤吗?”

“有,到处有。干啥?”

“想去喝一碗酸辣汤呢。”

“不早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走到集上,集都散了。要不给你现做一碗?”

“会做?!”

“会,简单,谁都会。”

“嗯,算了,算了,我瞎说呢,肚子都吃撑了,什么也喝不下了。”真不好意思再叫家人忙,可又惦着舍不下。

“……嗯那酸辣汤是什么味呀?”

“酸辣汤味儿呗。”

“你跟俺大爷都挺怪,如今啥好吃的东西没有,要吃那酸辣汤!”

“那东西,还真是好吃呢……”大家纷纷说。

心里又惦着酸辣汤,肚子又确实撑得没地方了,于是就想,反正就是酸辣汤味儿,假装已经喝了吧。比方,刚下火车,坐在车站外边的小摊上吃了点啥,抹抹嘴去了。到最后一问,原来那就是酸辣汤呀!编一个喝酸辣汤比喝到嘴里不更有想象的乐子吗?可不管怎么说,瞎编一段也好,真喝上一回也好,反正喝不出爸嘴里那味儿……

小伟从厂子里赶回来,站着,吃着煎饼含含糊糊说谁谁把村里的电承包了。

“真的吗?!”我问。

“可不是真的咋的!我进村的时候,瞧见人家把那个坏变压器拆了,正往拖拉机上装呢。说是送临城修,修好了就送电。瞧人家这致富路子,想得还挺聪明的。包电!”

“真是,咋又叫他给想着了!”二弟眼巴巴地赞叹。

“嗳,听说,李小文儿前两天回来了。”大嫂突然说。

“是吗?”这么巧!“我等会儿看看他去。”

“你看他做啥?”大家都笑。

“就是想看看嘛。”

真的,我真不知干嘛想去看看这个人。

“李小文儿走了。”二弟说,“他从来不在家久呆。那是他女儿的家了。听说人家李小文儿现在在外边混得可好呢,在好几个地方都开了小铺……”二弟又是一副眼巴巴的样儿。

叔不议论,守着他的太师椅喝酒。哪怕够不着地桌上的菜也不离那窝儿。我带来的汾酒,一瓶已经见了底,他又伸手去摸第二瓶,开了盖,倒在从来也不兴洗涮一下的小酒盅里,喝水似地喝。土褐色的脸透出红来,脑门子上有汗水。

我叔就是我叔。

一辈子干活,一天不歇,什么活儿都干。不论什么潮流,叫干什么,就能学会干什么。他不偷、不抢,公家便宜不占,他就是本份的农民。连他的儿女也不出他的大辙。解放时是个中农,现在呢,是个中溜儿,难道,中农真有个中农的性格?

本份是我叔的美德,也是他今后的难得大发家的障碍吧?我想,可像他这样的农民,要比那赵广玉、李小文多得多……也许,是我这城里人,把致富的事听得太易了……

景全说:“那汾酒是名酒呢”。叔听了,忙把酒瓶盖盖上,用手砸死:“留着,留着,等来了客再喝,说说是我侄女带来的。”

我有点儿心疼,我就愿让我叔自个儿喝!

……

吃了饭,照相。妇女们都紧忙着换衣服,婶又梳一回她那扁扁的,光溜溜的纂儿,打扮齐了,站出来一看,我连声嚷嚷:“不行!不行!我这是彩色卷儿呢,这样子都浪费啦!”平日里穿得花花绿绿,挺时兴的,到要照相的时候,个个全是兰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