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歌川(第3/3页)

你对于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富于诗意,怪可爱的。然而,我自从身受其害之后,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读书人语

这篇近五千字的散文若从“然而好景不长”处断开,则不妨作两篇看。只要在断处加上“我向来对雨并不怎样嫌恶”或“我向来是喜雨的”之类的一句,再将行文中勾连前后的些微句子稍作修整,便顺理成章了。而且,这样一断,前后两部分也都是独立成篇的妙文。如此稍作解剖,便不难看出,前半部分主于咏物,是写雨,写雨之可感、可看、可听、可话,写不同地方的雨之不同特色,写对雨的“虽不特别爱好,至少也不怎样嫌恶”,其实是写雨之可喜、可爱、可亲、可近。行文灵俐、转意自然,诸多典事,信手拈来。尤其是对巴山夜雨令人喜爱的解释,出于切身体验,饶有趣味;后半部分主于记事,是写雨中艰辛苦难的生活经历,写破屋偏遭连夜雨的难捱雨害,写对巴山夜雨素有的好感一变而为“不敢再赞一词”。记事十分细致,雨之过也写到了无法赘笔的程度。篇末讲渔翁冒雨打鱼和欣赏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意心境之大不相同,其间理解耐人咀嚼。如果说文章的前半部分着意抒写赏雨、喜雨的诗情画意,是漫咏轻吟,那么后半部分则是刻意的表现苦雨、恶雨的凄苦悲凉,是无奈伤叹。作者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雨之“情调”自然无痕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作品不仅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更富有酸甜苦辣诸般人生况味蘊含其中,所以愈发厚实而意味深长,这是作者的用心巧构,也是文章的奇妙特色。

认识生活还当从生活本身入手。对深受雨害的过细、过繁的描写,已将对雨,哪怕是古往今来备受赏誉的巴山夜雨的诗情画意冲淋得模糊难辨、直至荡然无存了。对雨的感受由喜、由爱,到怕到恶的变化,从实实在在的生活而来。这是命运的伤叹,生活的凄吟,尽管作者以豁达轻松的笔调来轻描淡写苦难的历程,但无论如何,轻灵愉悦的笔墨是越来越滞重艰涩了。这伤叹、这凄吟,令人陡生悲凉。其实,这何尝又不是一个时代的罪恶在一个孤苦漂零的读书人身上的缩影呢? 【季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