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死亡

人们害怕死亡,正如儿童害怕进入黑暗一样。儿童对黑暗的自然恐惧由于听多了鬼怪故事而增加,成年人也是如此。诚然,把死亡看做是罪孽的报应,是通向另一世界的必由之路,那是神圣的,合乎宗教教义的。但是,由于至今处于未赎罪状态,把死亡看做是一种献祭,而又对之心存畏惧,则是一种怯懦的表现。而在宗教的反省中,有时也难免掺杂虚荣和迷信。在某些修道士的苦行录中,你应该读到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应该自己想想,假如他的指尖受到挤夹或刑罚,那会有多么疼痛;因此不难想象,当你全身腐烂、肢体分解时,你的痛苦会有多么巨大。但你也得想想,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在许多情况下,比肢体受刑的痛苦要少一些,因为人身上大部分器官并非是痛感灵敏的器官。有一个人(指塞奈喀,古罗马哲学家。),他是作为哲学家,又是作为凡人说话的,他说得非常好:“伴随死亡而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让人畏惧。”呻吟、痉挛、失去血色、亲友的悲泣、黑色的丧服以及葬礼之类,使死亡显得更加恐怖。

有一点值得注意,人类头脑里的感情不会那么软弱,它跟死亡的恐惧不相上下,甚至能控制死亡的恐惧。因此,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的敌人,一个人有那么多依靠如影相随,定能在这场较量中获胜。复仇使人战胜死亡,爱情使人蔑视死亡,荣誉使人慷慨就义,而悲伤更是使人恨不能向死亡飞扑过去,只有恐惧才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前心灵就先死了。

并且,我们还读到,奥陶大帝(罗马皇帝,三十八岁时因战败而自刎身亡。)自刎以后,怜悯(那是一种最温柔的感情)也促使许多人跟着去死,作为最忠诚的追随者,他们这样做仅仅是出于对君王的同情。

不仅如此,上面提到的那位塞奈喀还补充道,养尊处优、酒足饭饱也会使人不畏惧死亡。他说:“你想想看,你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又怎么会不厌倦呢?一个人,不那么英勇,也不那么贫穷,只是厌倦了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事情,他也会想死。”(出自塔西佗的《历史》第3 卷。)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伟大人物在死亡来临时,他们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直到最后一刻,他们看上去还是同样一个人。奥古斯都·恺撒(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是在向皇后致意时死去的:“永别了,里维亚,请你终生记住我们婚后的美好时光!”提比留斯(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大帝掩饰他的不适,正如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说的那样:“他虽然体力不支,神情依然镇静自若。”菲斯帕斯(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是坐在椅子上说说笑笑死去的:“我想我快要成为神了。”卡巴尔(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是向前伸出脖子,说出这样一句话后去死的:“杀吧,只要这对罗马人民有好处。”塞泼蒂缪·塞纳留斯(为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人物。)是在好像急于了结什么事情时死去的:“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去做,那就快点吧。”

斯多葛学派在死亡这个论题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他们为讨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使死亡显得更令人畏惧。罗马诗人朱维耶说得好:“我将死亡的终结看做是大自然的一种恩惠。”死亡是那样的自然,就跟一个婴儿出生一样。死亡是痛苦的,出生也同样是痛苦的。

在热烈追求中死去的人,如同那个在热血沸腾中受伤的人一样,他在那时是很少会感到疼痛的。因此,一个思想坚定、一心致力于行善积德的人,是确实能转移他对死亡的悲哀的。

但是请相信,尤其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达到了有价值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期望,那是最好的挽歌。(出自《新约·路加福音》第2 章第29节。)死亡也是最好的挽歌,它打开了好名声的大门,也平息了世人的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