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6/7页)

吴英的病

过了四十岁后,吴英只对健康和疾病的话题感兴趣。在与朋友和同学聚会时,如果不让她尽情地讲述自己多年来与各种莫名其妙的疾病作斗争的光辉历史,并送上一句“吴英要不是身体不好,咱们谁都比不过她”之类的感叹,她就会一脸的愤怒,甚至会愤然告辞。

她父亲曾对她母亲说过:“这丫头的病就是你给宠出来的。”就因为父亲的口无遮拦,让女儿至今怀恨在心。吴英三十多年没再搭理过爸爸,她早就发过誓了:“我一辈子不会再看他一眼,我没有这个父亲。到他死那天,我也不稀得掉一滴眼泪。我说话算话,否则天打雷劈!”

吴英聪颖而好强,自打上小学起一直表现积极,学习成绩在全班、全年级名列前茅,且好跑好跳,是学校体育比赛中引人注目的奖牌获得者。到了中学依然当班长,偶尔考个第二名或第三名,就歇斯底里地哭鼻子,把衣服撕得一条一条的,然后拿出塑料皮儿的日记本抄录一段段名言警句,并有感而发地写几句自我励志的狠话,诸如:“人生只有一个第一,没有第二”,“我的字典里没有亚军一词”,“不想当居里夫人的女人就不配做女人”等等。合上笔记本,她会大喊一声,在原地跳几跳,用力跺跺脚,然后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父母、老师都以吴英为骄傲,同龄人也把她视为典范和标杆。吴英当之无愧,信心满满,高中三年一般不正眼看人。有几个男生暗恋过她,但均未敢有进一步的表示,生怕吴英啐他一脸唾沫。“吴英的心在天上,居里夫人的眼里怎么会有居里?”他们私下里醋溜溜地谈论她。

高考结束后,吴英差一点走上绝路,若不是妈妈寸步不离地照看她,她肯定寻了短见。由于考试临场发挥不理想,吴英仅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与她所设定的目标和同学们的期待相去甚远。她不仅不想读,也不想活了。母亲逢人便替女儿解释,说这孩子去考场时发着40℃的高烧,又赶上生理期,肚子疼得头上直冒汗,能咬牙坚持下来已经是万幸了。妈妈善意的谎言,多少替吴英挽回了些面子。她也渐渐顺着母亲编的故事讲下去,又增添了一些新的细节。讲的次数多了,她自己便信以为真,冲着父母理直气壮地叫:“发高烧、闹肚子、五脏六腑疼得钻心,没死在考场上就算命大了。你俩够有造化了!”

大学四年,吴英依然保持着过去亢奋向上的精神状态,除了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外,还担任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同时抄录豪言壮语的笔记本摆了一摞。除了“存在先于本质”、“人与人是狼”之类的引进流行哲理外,还添加了“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竞争就是把失败的机会留给别人”等妙语。

但走别人的路,别人也不一定让你走。吴英毕业时本想挤进政府部门,实现其“撒切尔夫人”之梦,却未能如愿。又想去大型企业或外资公司狠赚一把,堆座金山银山,也没能成真;她还想了许多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同样无法走通。于是,她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虽说有一定的落差,但吴英当时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那些纯真的学生。这是她的母校,是她倍感骄傲与自豪的过去,是培育她自信和自负的一片沃土,如今她重新回到这里,在夏日的微风中,仰望着操场边那一排排参天大树,她激动得心潮起伏,泪流满面。

吴英挑起了高一班主任的重担,暗下决心要在两年内担任年级组长,三年内升至副校长,五年内主持全校工作,接下去则要越过教育局长,直接当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她推测,到那时她不应该超过三十岁。再往后,吴英没有清晰的岗位职务和时间表,但她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四十岁前后成为同学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偶像。

然而在三十岁生日聚会时,她哭得一塌糊涂。她向昔日的同学讲述了自己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头疼、腰酸、胃寒、肾虚、肺热、失眠、惊悸……凡是能想起的各种症状,她都一应俱全,所以她至今不仅未能当上年级组长,而且连做班主任也因体力不支而辞去了。有知情的同学私下说:“吴英啥病没有,尽是装的。”她很变态,一心想当官,既瞧不起校长,更瞧不起同事,人际关系极其紧张……

吴英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在成功的路上,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围追堵截。同事们的嫉妒也与日俱增。”她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她屈身下嫁给了县医院的一位医生,这又是她“倒霉的开始”,“是一辈子的悲剧”,“是瞎了眼的结果”,她常跟同事们谈起这个“窝囊废”、“草包”、“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