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艺人黄兆熊

这大约四五十年前的事吧!我在故乡苏州,听主持光裕社的黄兆麟说《三国演义》。他把关公说活了,尤其那匹赤兔马一声长啸,给我很深的印象,似乎这个声响,今天尚震动我的耳膜,这是多么高的艺术啊!

兆麟有弟兆熊,字秋甸,生于一九〇一年,昆弟俩同承乃翁永年的家学,永年擅说《绿牡丹》《五义图》,在清末民初蜚声苏沪间,为书坛中的老前辈。兆熊又从金桂庭学《落金扇》,从陈凤鸣学昆曲,在咬字上痛下功夫。凡评弹中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以及念白引子,都脱胎于昆曲,两者关系是很密切的。当时章太炎大弟子汪东(旭初)酷嗜弹词,常和兆熊叙谈,并自编开篇,请兆熊弹唱,有不洽调的为之斟酌字句,以合韵节。兆熊习性风雅,拜吴湖帆为师,学丹青。湖帆喜填词,他受其熏染,也兼作长短句,偶为小令,斐然成章。近来更与潘景郑往还酬咏,得益良多,且自选宋词,按弦而歌,景郑聆之,称为耳福。他虽退休有年,但尚有雄心壮志,拟编撰一部《弹词史》,传诸久远。评弹社中,为了给后进示范,特地请他唱《落金扇》全本,为录音片,因为他的声韵格律,丝毫不苟,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兆熊和我很相熟,尝为我谈评弹艺术,真是头头是道。如谓:“在清乾隆年间,陈遇乾本为昆剧中演老生者,忽投入评弹,创造了陈调,现在评弹中的老生、大面、老旦所唱的,便是陈遇乾的调子。其他有俞秀山的俞调,称之为长过门,大小嗓音都合用。道咸年间,马如飞饶书卷气,创马调。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每人的爱好不同而形成各种唱腔。总之,陈、俞、马三种为基本曲调,加以山歌调,费家调,银丝调等等,无非为了配合书中各式人物而已。至于评弹的特点,主要是说和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皆为表白,凡书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及种种想法,都属表白范畴。而人物的说话是官白,艺人的说表是私白,官和私是不能混淆的。又书中人物欲说而未说的是咕白,更有所谓衬白、托白,那是补表白的不足。又唱句大都来于前人的诗词,如开篇中的宫怨,是藉唐王昌龄的西宫春怨的首二句,那末一句却藉白居易的‘紫薇花对紫薇郎’而加一‘相’字,成为‘紫薇花相对紫薇郎’。故艺人必须于平上去入四声先下苦功,有四声才有抑扬顿挫,高低轻重,缓急虚实。四声念正了,感情表达了,韵味充沛,也就能悦耳动听。咬字方面,扼要有四点,一念正四声,二阴阳、三尖团音、四归韵。”听了他的一番话,可知评弹综合各艺,并不简单,决不能以小道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