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从明教到大明帝国(1336年—1368年)(第3/8页)

张无忌的统治与反元统一战线的建立

1357年初,张无忌在光明顶即位成为新的教主。事实上,由于奇迹般地拯救了明教,他更被明教徒视为明王的化身。在他的指导下,明教的残余力量躲过了丐帮及其党羽发起的第二轮攻击,保全了实力。但代价也是惨重的,光明顶的宫室在被劫掠后焚毁。

鉴于明教的重心早已迁往中国东南部,张无忌命令将总部暂时东迁,并且和六大门派和解,这显然顾及到了武当的因素。不过考虑到双方长期的敌视,这一目标充满困难。但此时绍敏女公爵(1338年—1396年)的活动恰好提供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绍敏女公爵,即敏敏帖木儿,以汉名“赵敏”为人所熟知。她是前汝阳王阿鲁温的孙女,今王察罕帖木儿的女儿,以及汉名为“王保保”的扩廓帖木儿(?—1375年)的妹妹。察罕和扩廓父子都是著名的军事统帅。赵敏继承了父兄的才能,是一个野心勃勃而精明强干的女性。据说赵敏具有惊人的美貌,在汗八里朝见元顺帝(1333年—1370年在位)时,后者竟为她所倾倒,并打算将她纳为妃子。丞相脱脱担心这会使察罕在宫廷中的势力太大而对自己不利,因而加以反对,让皇帝打消了这个念头。

和许多蒙古贵族一样,察罕虔信喇嘛教,他的保卫人员的主要组成是被称为“十八金刚(Eighteen King Kongs)”的西藏僧侣。察罕相信他们的密宗法术会给自己带来幸运,而对于汉人武术家则相对疏远。但赵敏却因为丧失了入主皇宫的机会而感到愤恨,遂将征服武术世界作为自己的目标。在父亲和兄长的支持下,赵敏招揽了大批汉人武术家,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他们奉若女神。

光明顶战役让赵敏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长期以来,汉族为主体的武术世界一直令蒙元帝国感到担忧。蒙古统治者不会忘记在一个世纪前的宋蒙战争中,武术世界给自己所带来的惨重损失。赵敏认为,诸大门派对明教的联合进攻对于帝国是难得的机会,但顺帝及其腐败的朝廷并没有这样的远见,认为大可由其自生自灭。在父亲和兄长的支持下,赵敏带着上百名武术家跟在六门派的远征军之后,在战役结束后,在河西走廊伏击和俘虏了其主要成员。

不过,随后伏击明教的计划却被张无忌所破坏,并迫使赵敏逃遁。但此次挫折并未影响她的整体计划,她的第二个步骤是趁六大派本部防守空虚的时候将其各个击破,在她看来,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不服从的武术世界对帝国的长期威胁。为此,她火速率领汝阳藩府的武术家集团赶回东部,并利用金刚门的少林僧侣对空虚的少林寺发动突然的袭击。少林寺在猝不及防之中沦陷。当张无忌在两天后率领明教的队伍赶到少林寺时,面对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寺院。这是少林寺自建寺以来最大的浩劫。

这一辉煌胜利后,赵敏将武当作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用同样的手法,赵敏重创了张三丰本人。但张无忌和明教方面及时增援使得赵敏的图谋再一次落空。在损失了几名武术精英后,赵敏不得不狼狈撤退。她只能满足于自己目前的成果:她将六大派的俘虏们带到京郊的一座佛教寺院关押了起来,逼迫他们向帝国政府投降。

这一案例堪称政治学中经典的反面教材,它清楚地表明了一个战术上的辉煌胜利是如何导致战略上惨败的。六大门派的被俘暂时性削弱了江湖世界对帝国政治权力的抵抗能力,但只要产生二者对立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任何一劳永逸将对方纳入自身统治机制的努力都只是天真的梦幻。即使六门派屈服并投降,也只是暂时的妥协,在帝国权力不具有实际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刺刀下的一时服从必将转变为反戈一击的决心。而一旦武术世界的主流势力站在了和明教相同的激进立场上,原有的均势会被彻底打破。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这个时候不会梦想消灭或臣服诸主流门派,而应该竭力维护其作为中间力量稳定的存在,正如俾斯麦在1866年对奥地利所做的那样。156

赵敏的战略进攻所造成的,也是构成新秩序之雏形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在武当山战役后缔结的明教—武当同盟。这一同盟是张三丰主动促成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此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包括武当主力在内的六大派被俘,以及他本人的负伤,已经将武当置于自开创以来最危险的境地,只有和明教联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武当的危机。况且由于明教教主张无忌作为武当门徒的身份及对他本人的尊敬,张三丰有理由相信这种新同盟的关系将最大限度地保证武当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明教而言,同盟也意味着明教开始被主流势力所接受,明教的形象也将大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