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从明教到大明帝国(1336年—1368年)(第2/8页)

在六大门派中,除少林外,其他几个门派也对此很感兴趣。昆仑派直接受到明教的威胁,摧毁明教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战略安全,而且能够让他们取得在西域的霸权,有理由认为他们也极为热切地渴望发动这场战役;而华山派方面,掌门人鲜于通在几年前通过暗杀他的竞争对手白垣而得以上台,根基并不稳固,目前也急于通过对外胜利巩固自己在华山的统治;最后,峨嵋不仅因为其弟子纪晓芙被杨逍奸污的事实被揭露而蒙羞,而且其掌门人灭绝是一名顽固的反明教人士,指望通过战争让峨嵋上升到第一流的地位。

崆峒派长期实行老人政治,由五个元老控制一切,已经相当衰落,但是由于其在河西走廊的特殊战略位置,能够保证远征的补给线,因此仍然以优厚的条件被邀请参加联盟。唯一难以从战争中获益的就是武当,少林有意利用自己主盟者的地位,让他们充当先锋敢死队以损耗其实力。但在少林及其盟友的压力下,武当仍然不得不加盟,并且派出除张三丰外的全部精锐,以表明其维护江湖主流势力的坚定立场。

丐帮并未被邀请参与这次战役。此时的丐帮正面临着帮主史火龙退隐,内部各派系倾轧的困扰,但并非毫无实力。然而北宋时代丐帮与少林的关系早已是明日黄花,双方目前关系冷淡,少林显然不希望有过多的势力来分一杯羹。但丐帮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以少林为首的六派联盟成为武术世界主宰,而自己却被排斥在外的前景。在得知六大派的计划后,丐帮也召集了巫山帮、巨鲸帮等帮会和一些小门派,组建了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打着支援六大派的旗号向光明顶进发。丐帮的策略简单明了,它们指望六派联盟和明教方面两败俱伤,而自己届时加入战斗,就可以轻松地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即使六派联盟能够取得胜利,也必将承受惨重的损失,而手握重兵的丐帮就可以在日后的江湖势力重组中居于有利地位。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保密,明教一定程度的增援和反扑在预料之中。人们最感到意外的,是分崩离析的明教各支系竟在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起义勇军支援光明顶。明教各派的合法性全部来自于三十年前的光明顶教廷,光明顶的沦陷本身就会对明教信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可能令明教基层组织瓦解。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圣火象征意义上的重要性,如果有谁能够击退这次空前强大的敌人,就意味着此人获得了“明尊”的保佑,可以得到多数教众的拥戴而成为新的教主。各巨头们既看到了这次机遇,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多年的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因此不约而同地返回光明顶的总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共同抵抗敌人的联合作战是三十年来内斗在另一种形式下的延续。

根据军事史家估算,六大门派的总兵力大约1000—1500人,而护教军至少有3000人之多。155虽然护教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军中的精英武术家在数量上远不如对方,无法抵挡主流武术家们的攻势。在塔克拉玛干的几次外围战失利后,他们不得不步步后撤,逐渐被压缩到昆仑山脚下。另外,护教军还被杨逍、殷天正与五行旗等派系之间的固有矛盾所困扰。最终的失败看来不可避免。

在战役的最后关头,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在召开军事会议时大打出手,最后被潜入光明顶总部的少林武术家圆真所制服。一线峡的防线也告失守。第二天清晨,在反对派全部缺席的情况下,殷天正率领天鹰教军团赶回阔别多年的光明顶,并在军队簇拥下,在圣火厅匆匆举行了即位典礼,宣称自己为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过,这个不合法的程序没有被后来的教史追认。很快殷天正就被攻上光明顶的六大门派武术家们所击倒。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武术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张无忌如同机械之神(deus ex machina)一样出现,逐一挑战六派的武术精英们并无例外地取得了胜利,拯救了濒临灭亡的明教。即使如日中天时代的张三丰也从未有过如此的辉煌时刻。

不过在之前的较量中,六派联盟内部的分歧已经非常明显,而张无忌的参与又带来了关键的两点:第一,他让昆仑派的领导人何太冲夫妇相信自己已经被毒药所控制,让这一门派丧失了战斗意志;第二,他击伤了篡位的华山掌门人鲜于通,让华山的内部矛盾突然爆发,事实上陷入瘫痪而无意延长战斗。加上一直暗中抵触这次战争的武当作壁上观,张无忌的几次胜利令六派联盟内部的问题一一暴露,最终促成了这一联盟的瓦解。

在其他门派的压力下,武当被迫出战,但是却派出了武术造诣平平的宋青书,结果被张无忌轻易击败。而当他们得知张无忌的真实身份后,立即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这位侄子一边。当这一天的太阳落入昆仑山脉的雪山背后时,六派的联盟实质上已经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