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父:生命中最好的奖励(第3/5页)

以前听人说,在我们这个绝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里,孩子是我们的宗教。最初听到这句话,只当一个警句,而初为人父,才知道这是切身感受。

首先,我们曾是父母的宗教,成长的道路已经太过漫长,当初父母在自己身上的汗水与眼泪都在记忆里模糊,这一回,自己成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中,开始重新品味出父母当初带自己的不易来,然后真正懂得了感谢,也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

于是在带孩子的同时,赶快抓紧时间孝敬父母,心里还有些后怕,要是自己没孩子,对父母的感谢会淡一些和不够准确吧?

当然孩子给自己的远不止这几条,内容还有很多,然而总谈自己得到的好处,小气了点,大的话题也有,谈起来沉重了些,不过还是谈谈好,那就是:拯救男人从当父亲开始。这句话是两个意思。首先说说当父亲的人,改革这么多年,现代化的步伐一天快似一天,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男人。一天几份报纸一杯清茶闲天一聊就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竞争之中,每个人为自尊为家人,为迎接别人的眼光拼争着,这其中,男人尤甚。成功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成功的男人怕是连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于是更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在人群中摔打。因此现代化的步伐越快,这其中的男人越是可怜越是需要拯救。那为什么不在当父亲这一机会到来的时候,多给一些时间让自己和孩子待在一起,让那父子或父女之间的天伦之乐冲淡一下竞争中的残酷和疲惫。这是奔波中最好的良药,为什么要对此说“不”呢?看过一个调查,日本父亲平均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二十分钟,这个调查结果让我明白:为什么日本男人心理变态的比例高一些。但我想,中国的父亲大可不必如此,什么事情都是平衡着好一些。在过去的二十世纪里,母亲是最重要的词汇,父亲的概念只是朱自清留下的一个《背影》,新的世纪中,父亲能不能转过头来,把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给自己?如果这样,那这个世纪是可爱的。

拯救男人从当父亲开始,这句话的第二个意思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的身影在他或她的身边多一些时间的话,也许我们这个民族,阳刚气会更多一些。

中国人中庸气质浓厚,野性与阳刚却一直缺乏,各种因素都有,改变起来是难了些,但不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民族的血性又在哪里?

看看我们的孩子吧!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上的老师,女性占了十之七八,难怪我们的孩子阴柔多了而阳刚却不足。即使在家中,中国的传统也是母亲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多,而父亲总是甩手掌柜,因此孩子寻找阳刚,父亲这个老师却不在身边。

今后的父亲别再这样,带着你的孩子去球场奔跑去呐喊去游戏去强健身体,也许一代又一代,我们的野性与阳刚会重新注入到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二十一世纪,让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拉拉杂杂,从小到大,说了太多当父亲的好处,但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初为人父的负作用也是有的。

人常说,玩物丧志,孩子虽不是物件,但玩耍中,这样的危险还是有的。过去多少有些事业至上,自从有了孩子,就总想在家里多待上一些时间,找一个借口就往家跑,周末加班,内心里也有了抵触。诸如此类,奔波的脚步开始有些放慢,但却并不着急,因为快乐。

记得儿子降生不久,我获得了金话筒奖,本该激动,但可能因为儿子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奖励。金话筒奖励的是我的事业,而儿子的到来却是对我生命的一种奖励,因此不管怎样金灿灿的奖杯,也比不上行走在人群中,儿子信任地倚着我的肩膀安睡让我兴奋与感动,这是我获得的最高奖赏。

几年前去学者于光远先生家中采访,闲谈中先生告诉我们,在写各种专稿、大部头文章的同时,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件事:为自己的小孙女写日记。

先生觉得,小孙女从出生到掌握写日记的本领,大约得将近十年的时间。如果自己替她把这十年的日记写上,将来她自己接手,走到生命之路的终点,将会拥有一部完整的人生日记,从零到终点,岂不快哉?因此于光远先生快乐地做着这件事。

时常想起先生做的这件事,不过做了父亲之后,我想做的并不是和先生一样,为儿子先写日记,然后将来他自己接上。而是时常有种感触:没有谁,关于自己生命的记忆是完整的,岁月倒流,起始处依稀在三四岁的时候,再之前生命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其实我们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