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刺激:在恐惧中快乐(第4/7页)

…………

记者招待会在双方领导人针锋相对中快速地进行着,虽然时间已比原定的向后顺延,但还是觉得好像很短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朱总理正在钓鱼台等候宴请克林顿。显然,延长了的记者招待会让他久等,但当时我想:朱总理知道了这精彩的记者招待会,一定在等待中会理解和开心的。

记者招待会就要结束,我快速地在演播室里写好结束语,导播台指令是:由于时间因素要短,我在一番简短评论之后,用这样一句话收尾:“不管怎样,面对面总是好过背对背。”

第二天上午,克林顿去北大演讲,精彩程度比我最初预期的要弱,可能是这样几个因素造成的:一、当我开场白过后,信号按原定时间切到北大,却发现,克林顿迟到了,于是画面只能无奈地等待,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被无用的画面浪费掉;二、演讲及回答问题过程中,美方提供的同声传译水平让人不敢恭维,于是,造成观众收视疲劳;三、气氛不够活跃和开放,本以为会更加惊险和犀利,但常规化了一些。

这胃口显然是因为前一天透明度极高的记者招待会挑起来的,公平地说,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能现场直播已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事。因为这和头一天的交锋有所不同,在北大,是克林顿的一言堂,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价值观充分展示的时间,而中国人依然可以透过屏幕去分析、聆听……我佩服决策者作出直播决定的勇气,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免疫能力早已不是过去可以同日而语的,一两段另类言语不可能就让民众轻易交心。这就是进步,这也应该为后来相类似事件的直播提供信心保障。

但在直播的结束语里,还是没有客气,正如国外媒体所说的那样:

“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美方主导,向中国和全世界做现场直播,但是美方的中文翻译却结结巴巴,断断续续,造成听众困惑。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由于美方技术原因,有一些提问听不清楚,请观众原谅,中文翻译是由美方提供的,也许语言习惯不一样,有些听不太懂。

“他一脸严肃地说:看来,美国还需要更多了解中国,有时,还需要从语言开始。”

看来,犀利的语言是容易引起重视的,这段语言被多家海外媒体加以转载和评论,也让我小小地出了一些风头,但真正大出风头的还是中国。

克林顿在上海回答水均益提问时就谈到,在中国访问,两次活动被直播是他最惊讶的事。

事后,美国驻华大使也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来函,其中说到:在人民大会堂和北京大学进行的现场直播将会作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被人们铭记。大使尚慕杰先生说:正是这种勤勤恳恳、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使成功的外交活动成为可能。

从我自己本人来说,这次直播并不困难,前后说话的言语也并不多,但我发现,在写直播文章时,它却占据了最多的篇幅,这实在是因为,现场直播所拥有的透明度和开放性的魅力,在这两场直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中国,它又是开先河之作,相信在今后,这样的直播会司空见惯。

1998年11月8日,现场直播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式

这似乎是一次相对轻松的直播,因为它的趣味性大于政治性,观赏性大于思想性,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观众大饱眼福之后,一些另外的因素让我轻松不起来。

这个开幕式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简短的领导讲话之后,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飞机特技飞行表演,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飞行表演队将各自展示拿手绝活,在天空中把飞机当笔来画精彩图画。

对于我来说,这次直播从风格上是一次挑战,必须像足球评论员一样,看着电视屏幕上精彩的特技飞行来现场解说。稍有遗憾的是,我们的演播室搭在现场的高台上,表演就在我们身后的天空真实地进行,而我则在演播室不能回头,只能盯着屏幕来饱眼福,然而这就是工作。

准备是充分的,不仅各种资料详尽,而且请到了重量级嘉宾:原空军副司令员、中国空军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林虎将军。

在准备过程中,忧虑出现了,人们目光的焦点当然是我们的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和俄罗斯特技表演队。但私下里,我们得知,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中的长机驾驶员,一位非常优秀的特技飞行能手,却在这次航展之前的一次训练中不幸坠机。看得出,他的同伴们神情中多少带着悲伤,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们开始替他们捏了一把汗,这次飞行会一帆风顺吗?

还好,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军人,直播当天,他们的飞行非常完美,赢得现场和电视机前很多人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