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第5/7页)

[注释]

①钱曾:清代藏书家,字遵王,号也是翁,清初钱谦益族孙,江苏常熟人。喜好藏书,致力于搜求古籍善本。所著《读书敏求记》、《述古堂书目》都是著名的书目文献。《东京梦华录》的题记在《读书敏求记》卷二“地理舆图”类。②刘屏山:即刘子翚,字屏山,宋钦宗时资政殿学士刘鞈次子,以父荫判兴化军。后辞官归家,从事讲学与著述。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其诗见所著《屏山集钞》中《汴京纪事》二十首之十八,《宋诗钞》收录,诗云:“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①中《东京梦华录》题记

《东京梦华录》十卷(校宋旧钞本)

乙亥八月,借江氏宋刊本校阅一过。枚庵漫士②。

余向见《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有宋版《东京梦华录》,及收得一元刻,楮墨精好,始疑宋版之说,或即指是。盖元刻亦不易得也。顷从吴枚庵家获其散出之书,中有旧钞《东京梦华录》,系枚庵手校江氏宋刊本。云宋本八行十六字,取对元刻,行款不同,卷中红笔校处亦多歧异,乃叹天壤甚大,有宋版而不能发现者,几危矣哉。甲子三月十日③,荛翁识。

余旧藏元刻本,为顾五痴家物,因与此钞本及校宋本俱不符,故未校。兹昨岁冬季,已归艺芸书屋,只留此旧钞校本,为斋中展玩之副,盖此等书非有关大用,不必定以刻本为胜也。聊书数语,以当解嘲。丙子岁初三日④,复翁。

戊寅夏,慈溪蒋氏书散出,为寿松堂孙氏收得,中有弘治甲子年重刻本,每叶十六行,行十六字,大旨与此所校八行十六字本同,或当日即据此本以为宋刊也。校本云八行者,就半叶计之也。方悔前此信此校本为宋刊,故不敢以元刻校宋,兹见明刻与宋校合。而所谓宋刊者全不可信。甚哉书非目见难以臆断也。初伏第四日,复翁记。

越日晨起无事,取弘治甲子重新刊行本手校其异于别纸,间有胜于校本者,拟仍录诸卷中。至讹谬处亦复不少,似前跋以为八行十六字即是此本未必确也。总之,书未目睹,凭口说耳食以定是非,断断乎其不可。校毕,复翁又记。

道光癸未元夕后三日,沈小宛⑤借此归还,因欲注其所撰《荆公文集注》也。中有校语二条,并记。荛夫。《梦华录》十卷(校元本)。

余所收东城顾桐井家大板细字元刻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楮墨精好,是明初印本,已归诸艺芸书舍矣。顷于坊间获此刻,少第十卷,倩工摹《秘册汇函》本补之,仍往借之,手校如右,并补赵师侠跋。兹因手校,知字有描写处,稍为美玉之疵耳。癸未二月⑥,荛夫。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元印本)。

[注释]

①《荛圃藏书题识》:黄丕烈所著书之一。本来黄丕烈著有《士礼居题跋记》六卷,吴县潘文勤“滂喜斋”刊本;《士礼居题跋续记》二卷,元和江标刊《灵鹣阁丛书》本;《士礼居题跋再续记》二卷,江阴缪荃孙辑,顺德邓实《国学汇刊》活字本。后来缪荃孙和长洲章钰、仁和吴昌绶共同编辑,把以上潘、江、邓三家刻本合在一起,又增加数百篇,分为十卷。民国8年己未(1919年)刊行。②枚庵漫士:即黄丕烈好友吴翌凤,字伊仲,号枚庵,江苏吴县人。嘉庆时诸生,好读书,手抄书数千百卷。所著书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怀旧集》等。③甲子三月十日:甲子即嘉庆九年(1804年),今见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江标所编《黄丕烈年谱》记嘉庆九年事云:“三月十日,跋新从吴枚庵家得渠手校旧钞本《东京梦华录》。”④丙子岁初三日:丙子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今见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江标所编《黄丕烈年谱》记嘉庆二十一年事云:“正月初三日,再跋校宋旧钞本《东京梦华录》。”⑤沈小宛:即黄丕烈好友沈钦韩(1774~?),字文起,又字小宛,江苏吴县人。今见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江标所编《黄丕烈年谱》记嘉庆五年事云:“元夕后三日,五跋校宋四钞本《东京梦华录》。时为沈小宛借去,方送归也。”⑥癸未二月:即道光三年(1823年)二月。此时黄丕烈所校的《东京梦华录》缺第十卷,是一种残本。今见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江标所编《黄丕烈年谱》记道光三年事云:“仲春,从汪阆源借乙亥年所归《东京梦华录》,校新得残元本,再跋。”

张元济①《涵芬楼烬余书录》②中

《东京梦华录》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