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3 哥也“不惑”了(第6/6页)

与最后一名嘉宾签署合约,距离正式开拍只有几天时间。这么短的磨合时间,对于其他团队或许实在太仓促,对于我们这个团队,却是绰绰有余。

《晚间新闻》的生动平实,《变形记》的戏剧化冲突,《勇往直前》的竞技设置……纪实、综艺、户外,再加上细节的判断、分寸的拿捏,以及对普世情感和价值的呈现,共同形成了《爸爸去哪儿》的超强爆发力。

曾经以为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晚间新闻》就是顶点了。后来《晚间新闻》停播,又以为《勇往直前》《智勇大冲关》就是顶点了。谁也没想到过了四十岁,沉寂了一年多,还能收获《爸爸去哪儿》这样一个奇迹。

尽管奇迹被创造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有多艰难。特别是老谢。工作夜以继日就不说了,父亲又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上有老下有小,最煎熬就是这人到中年。实在扛不下去的时候,他会突然搭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兄弟,我已经心力交瘁了。”说完再接着扛。

是啊,我们湖南有最可爱最可敬的电视人!《爸爸去哪儿》的后期机房是从不关灯的,那些被誉为“神剪辑”“神字幕”的兄弟姐妹们,带着牙刷来上班。好节目都是拼出来的。

《爸爸去哪儿》有上百台摄像机,每个爸爸和孩子都有若干台机器24小时跟拍。整个活动空间里,上天入地,甚至水中,都有镜头。即使夜里睡觉,每间卧室旁边都会安置一个机房,各种各样的设备照常运转,有专人彻夜值守。没有这样的现代化生产流程,就做不出感同身受的真人秀节目。

如果爸爸和孩子们是早上6点起床出门,摄像们从凌晨3点多开始,就得在各自的机位做好准备。在雪乡,摄像要扛着很重的机器,坐在摩托雪橇上拍摄。天冷,雪橇跑起来就更冷。为了防寒,每个人都配一个面罩,但是哈气会影响看镜头。于是大家就把面罩拉到头顶上。

南方人不懂北方的冷。没过一会儿,我就发现他们个个笑容都很“诡异”,立刻喊停。所有人关闭摄像机,我教他们双手捧雪使劲搓脸,千万不能碰热水,东北的冻伤可不是开玩笑。好在大家都听否则保不齐第二天集体“面瘫”。

人生常是起起伏伏的。节目“风光”了,村长的人生又充实起来了,每天的日程满满当当。仿徨和摸索中,《爸爸去哪儿》给了我“卷土重来”的机会。

看看大火的几位老爸,张亮、郭涛、岳伦、田亮、小志,谁是一直一帆风顺的?我悟到:人生在世,只要努力,总可能有机会。

在我心里,收视率第一,口碑第一,当然都很好。但还有比这些更好更重要的,就是我们付出的努力,真的给人带去了久违的欢乐。

在威海鸡鸣岛录节目,那里有一群老兵。我带着孩子们陪老人聊天、吃饭,帮他们修补房子,给他们表演节目。那天晚上,节目录完了,摄像机也都撤了,突然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拉着我的手,颤颤巍巍对我敬了一个礼,说:“谢谢村长!”

别人叫我“村长”,都是轻松玩笑的口吻,只有这位老人是认认真真的,仿佛这是一个很像样的头衔。他说:“我上一次这么开心,还是二十年前,解放军上岛慰问的时候。”

他嘱咐说,冒着大雨给我们捉的螃蟹,一定趁新鲜吃!我们走了很远,老人家还站在原地向我们挥手。

在零下二十几摄氐度的牡丹江,那么多人顶风冒雪,合伙租了三辆大巴追来,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些可爱的宝贝。虽然不能进拍摄场地,但远远地站着瞄上一眼,也值得在严寒中等上一天。这就是观众的爱。

还记得录制节目的第一天,几个爸爸都不约而同地动了念头,想当逃兵。到了最后一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大家都因为不舍而流下眼泪。

《爸爸去哪儿》还会继续,如同我们的事业还会继续,生活还会继续。也许第二季、第三季还会更好,但我们永远感激第一季,带给我们的鼓舞和感动。如同初恋并不完美,但不会被任何情感所取代。

每一个节目都是一座山头,翻过去的山头,就是生命中的里程碑。“咸鱼翻身”只是玩笑。不惑中的收获,是曾经最荒芜的心底萌出的那一抹亮色。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不停下脚步,那抹亮色就永远在前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