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结金兰记(第2/6页)

  分别的那一天,是个大雪天,因为生计日益艰难,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傻子便带着女儿和猴子一起去了采石场:采石场烧的是大锅饭,所以,女儿和猴子总归都能吃上一口两口。没料到,那猴子还是给傻子惹了不少麻烦:到了吃饭的时候,人们看见当年的贼寇如今温驯地被傻子的女儿牵着手排队,就忍不住上前来嬉笑挑逗,哪里知道,霎时之间,那猴子勃然变色,故态复萌,恶狠狠地追逐着挑逗它的人一路狂奔,满采石场里都是他们的惊叫声。

  好不容易,那些奔逃的人们才小心翼翼地返回来,一回来,就纷纷围住傻子,指责他,说他分明已经养匪为患,傻子也不说话,只是呵呵笑;吵闹了一会,人们突然发现,那猴子没有再回来,傻子的女儿四处寻找,却遍寻不见,直到她急得哭了起来,远处才传来了猴子的叫声。众人举目去看,只见那猴子端坐在远处的山崖上,全身上下都已经被白雪覆盖,傻子的女儿连声呼喊,要它回来,它却没有回来,仍旧沉默端坐。到了这时,又有人开始对着傻子说笑,说他算是白养了猴子一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它该走就走,绝不会念你半点好,怪只怪你对一只畜生讲了两个月的情义,傻子还是不说话,一边听,一边呵呵笑。

  说话间,那猴子突然从山崖上站起来,再转过身,转瞬之间,便消失在了茫茫雪幕里。傻子的女儿哭得更厉害了,傻子慌忙抱起了女儿,一边去给女儿擦掉眼泪,一边张望着那猴子消失的山崖,却还是呵呵笑。

  ——我猜想,彼时彼地,如果傻子不傻,能够自如说话,大概会告诉说长道短的人们:他笑,是因为就算有救命之恩,他也从未将那猴子视作自己的一己之物。

  许多年后,我被一个纪录片导演所蛊惑,打算为他写一部关于耍猴人的纪录片脚本。如此,两个人便结伴前来,在这黄河边的村庄里住下了,住下没多久,我就听说了那位猴子世界的宋江宋公明,于是,马不停蹄地,我和导演便找到了傻子的家。然而那时候,傻子已经去世了,世上只留下了他的女儿一个人过活,好在是,已经长成少女的女儿从上到下都不曾有丝毫寒酸:她不仅活了下来,且并不比别人活得差多少。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个义父,她的义父,就是当初被她父亲从黄河里搭救了性命的猴子。

  话说从头,说回当年的采石场:那年冬天,越是临近春节,雪就下得越大,因为大雪封山,采石场的石头运不出去,傻子的生计变得比每一年都要更加艰难,但是,除了将女儿顶在脖子上,继续坐船去采石场做工,他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突有一天,大概就是在那只猴子从山崖上消失了两个月之后,漫天大雪中,它竟然回来找傻子了。那一天,天色临近黄昏,傻子结束了冗长的苦力,正要牵着女儿去黄河岸边坐渡船回家,此时,女儿叫喊了起来,傻子顺着女儿指点的方向远远看去,终于看见,就在当初的山崖上,好几只猴子簇拥在一起,全都安安静静,而居中端坐的,正是宋江宋公明。多时不见,它就像一个出去捞世界的人心愿达成后刚刚返回了故乡,抽着烟,不发一语,却又不怒自威,如果戴上一副墨镜,就几乎可以和众多著名的黑社会大哥媲美了。

  一见之下,小女儿就挣脱了傻子的手,朝着山崖的方向奔去,地上的雪太深了,没跑几步,小女儿就趔趄着倒了下去,这可吓得傻子不轻,赶紧朝女儿狂奔过来,和傻子同时一起狂奔的,还有猴子,只见那宋公明,扔掉手里的烟头,左手抄起一个编织袋,右手稍一使力,身体就腾空翻越了下来,端的是,风驰电掣,又丰神俊逸,就在十数个腾跃之间,它便跃下山崖,站上了雪地,再一步不停地朝小女儿跑了过来,在它身后,众兄弟一路跟随,个个都像是走江湖的练家子,此时情境,说它们像是林海雪原里正在出征的队伍,倒也并不过分。

  一个傻子,一只猴子,几乎同时将小女儿从雪地里搀了起来。

  傻子有点难以置信,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如既往,他就自顾自盯着猴子呵呵笑,倒是猴子,二话不说,径直打开了手中的编织袋,天可怜见,平常人家的吃穿用戴竟然装了满满一袋子,然后,猴子示意傻子将这一袋子宝贝接过去,没想到,傻子却摇着头,呵呵笑着,步步往后退。

  这时候,早先已经上了渡船的人纷纷下船围观了过来,稍一打量,也就大致明白了:为了报答傻子的救命之恩,猴子送来了足以让傻子和他的女儿暂时吃饱喝足的东西。因为此等机缘实在前所未见,人们不禁纷纷叹息起来,直说这世上的多少人还不如一只猴子,又转而劝说傻子,赶紧收下猴子的东西,以免辜负了它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