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勤劳却陷入贫困(第2/2页)

人类的天性是有残缺的,现代文明也不是完美的。商品价格是在市场规律下的公众选择中自然形成的。市场交易的价格不过是浮华的表象,但人类受困于这种表象,试图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机制摆平各方面的交易心理落差,只能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人类必须要为自由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接受人性与市场的双重不完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正因为生活本身的不完美,所以才呼吁人心中的善良与爱,借以调剂人们为自由而付出的冰冷代价。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商品交易价格是受心理欲求控制的,一件产品,你有利可图才会卖,别人有利可图才会买。产品只要不离开社会生产线进入消费环节,就会不断被添加附加价值。一杯水,在河边一钱不值,拿到都市就很昂贵,再拿到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比黄金还贵重。你不能蹲在河边舀杯水,就要求别人支付你同等重量的黄金,否则就说别人剥削你,这不是公平交易,不过是发神经而已。

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个极为痛苦的两难选择,诸如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困局:你痛斥血汗工厂,站在道义制高点义正词严;可劳动密集型企业撤资,就会导致不少于3亿的流动人口陷入失业窘状——你上哪儿搞来那么多的高精尖企业,来容纳如此数量庞大而又未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力呢?

至于非洲的咖农,他们陷入贫困,这跟跨国集团的关系并非直接相关。要知道,每一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和非洲发展基金等都会向非洲不发达地区注入大量资金——但经济不发达,其原因往往是政治环境恶劣,巨额资金注入,除了会让当地政客的海外存款数额持续走高之外,不发达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到资本扶持。不去谴责这种真正的掠夺,却想剽掠下游商家的资源价值,这才是瞎胡闹。

——把话题拉回来,自己买活鸡到底可不可以让肯德基加工?这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如果每天都有许多人拎着活鸡要求肯德基宰杀,那么肯德基或是考虑撤摊不干了,或是入乡随俗开办这种业务,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设若帖主不是开玩笑,那么他在帖子中声称装修的大头只是材料费,这恰恰是因为客户不承认家居设计的智力投入,迫使商家从材料费上捣鬼。好端端的装修市场就这么崩坏了,所有人都陷入劳心耗神的争斗中,巨大的人力成本投入,仍不过是维持最初的平衡,这就是有些人很勤劳但不富裕的根本原因!

(04)

如果有一种思维让人贫困,那么这里说的就是。这些人拒绝接受现实交易法则,一门心思地想营建旨在剽掠别人的主观规则,别人当然不会由着你。于是这类人每天焦虑苦思,耗尽心智与人拼争。而每一局的最后结果,不过仍然是遵循市场交易的常态。这样一来,明白人几分钟就能决定的交易,他却要谈判几个小时,几天,半个月甚至一生,巨大的人生成本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不贫困谁贫困?

所以,你必须要遵循约定俗成的简易交易法则,认可别人的智力付出与无形资源,只赚属于自己这块的份额。诸如农作物咖啡豆是便宜,但你卖的是量。星巴克利润比你高,但人家是精加工外加品牌资源的获得。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品牌,也可以进一步精加工,但在此之前,你必须践行这些经济规则。

一个人立身、处世、谋生与交际,也是这个道理,别人所获得的一切很大程度并不是全靠能力,而是依托了无形资源。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就必须尊重这个规则,赋予自己能力之外更多的附加价值。

能力之外的资本从来不等于零,而是一个源源不断产出的信任价值链,别一听别人说做人处事都是糟粕你就跟着瞎激动,人家说这话,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这些,只是回报不足而有所怨怼。而你,如果空无所有,那就需要高贵的品质、温和的心境、公正的观念,对他人无形资源的尊重与对自我劳作的合理评价,缺少了这些,就会陷入悲愤悒郁的贫困思维之中,整日里东拼西斗,斗到最后,只落得食盆空空,无食可啖。如此为难自己只为了一颗偏狭失衡的心,你说这又是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