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你生命里最好的时光(第3/4页)

午餐时间和玩耍时间在他是最难熬的,因为无章可循,尽是自由活动。我从这点得以明了学校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困境,以及在他看来和其他孩子交流是多么艰难——所以他宁愿以动作和姿势让自己得到倾听。

我以前从未留意到,一直以来儿童在多大程度上是不需要用言语来沟通的。作为成人,我们在这方面可谓一塌糊涂:遇到一辆车在我们面前启动,我们可能会卷起袖管打几个手势;被要求付款时,把手伸到半空签一下支票;除了这些个大家都会的哑剧,我们就没有多少别的保留节目了。

儿童却有“捉人游戏”(或曰“捉迷藏”,得看你在地球上哪个地方)。很长时间这便是这孩子接触别人的途径,其最妙处在于不需要说话。在操场上,他会向一个孩子走去,碰他/她一下就跑掉。有些人不懂他的意思,但没关系,最终会有人明白的。一旦有一个孩子倒过来追你,想碰到你的背,那就成了。他/她已破了暗号。朋友之谓也。

然而,这种友谊往往短命。当另一个孩子成功触碰到了这孩子,游戏也就到头了。不会有相互的追逐。这孩子掉头就去找别人,重演故技。他从来只对被追赶有兴趣。或许那样他就觉得自己重要。或许他小小年纪就已煞费光阴,努力要去相信有人追逐他便能使他感到被需要、感到被人接纳。又或许,他爸爸不应该再试图浪漫化一个关于两个孩子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故事。

除了观察这孩子,我对学校及其运作也开始获得某种认知。也许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花一天时间到学校看看的另一个理由。不只是为了看他们完美的小宝贝如何表现,还要了解了解教学可能是多么难的一项任务。当你开始考虑这么做的时候,学校会变成一个非常奇怪的概念。那会是我们一生中唯一一次被要求和其他三十多人坐在一个房间里,被迫相处,而同时,大家仅有的共同点也就只是出生在十二个月一轮的周期里。

这孩子对学校的太多规则和制度都只感到全然迷惑。他恨排队。我明白叫32个五岁大的孩子照老规矩走起来集合可能会挺吃力,但排队这事依然着实令我大开眼界。孩子们被要求排队上厕所,排队去操场,排队呼吸。我多少理解这是为什么——当你有那么多孩子要照顾时,你若不制定一些规则,就会有无政府状态的危险。但年复一年,我也发现想让孩子们排队的程度与学校的好坏程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最差的学校——别掖着,咱大家伙都见识过不止一个两个,在这种地方服从与站队远比创造性与个性来得重要。

啊,我是多么附庸风雅和自由主义啊。真的,考虑到我有一个拒绝排队的孩子,我一定要说。回想那些午餐时间,我觉得也许不是自由活动和无章可循给这孩子带去那么难题,可能是因为排队。排队离开教室,排队去洗手,排队进食堂,排队取餐,排队放好托盘,排队出食堂,排队到操场,排个没完没了。学校用了超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才想到把他弄出队列。于是挠人、打人、咬人,纷纷休止。

起初,一位特殊教育需求协调员告诉我,我儿子就是“生性残忍”。说他老是想排在前面,他被宠坏了,我行我素。但这孩子从来不是想靠前排,他只希望避免排在中段。队列中段很糟,一个紧挨一个,推推挤挤,幽闭恐惧症就来了。无处可去,无处可逃,到处都是人。可恶的人,可怕的人。噪声,体味,呼吸。前后受困。

一整学年,这孩子都被强迫排队。他想不到话来告诉人家那会伤害他,肉体上的伤害。所以,他按照当人感到受困且脆弱时本能会教给我们的方式行事;那种保护自己的急迫感兵临城下,他于是大打出手,狂野起来。而且他慢慢知道了,如果他不断地打人,那人家就再也不会让他排队。他打人并非为了伤人,而是为了让他自己的痛苦滚开,也因为那是他能使自己获得倾听的唯一方式。

有一天A小姐建议这孩子站到队伍后头。这便是他不再打人的那天。因为那样他可以晃荡晃荡,跟别的孩子拉开点距离。他又能呼吸了。痛苦随即消失。

我记得所有这些事是因为我常想,如果有人早点接近他,在他年龄更小之时就鉴别了他的问题,那对他而言一切会变得多么容易呢?如今我着实羞于承认,但我俨然记得,在那段时间的早些时候我偷偷地想要一个会跟从别人、会排队的孩子,他遵规守纪,做起事来不会有那些突然爆发、诡异行为和怪声怪气。

但要说现在,我却为这孩子永远会以不同于世人的节拍跳舞而无比自豪。孩子不该总是被要求排队和顺从——在人生的前方,他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那样的事。让他们先找到自己。一旦他们找到了,就让他们自由驰骋。学校的钟声会多等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