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要和比你努力的人在一起(第5/20页)

有一天早上我一进门发现里面坐了个陌生人,心道,不好,抢座位的来了。

这个男生戴一个大红色的耳机,左右印着b字logo(标志),后来被我们称为“2b耳机哥”,2b耳机哥把我们朋友的书扔到讲台桌上,然后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坐在她的位置上安静地看书。

我走到他跟前说,大哥,这个位置是我朋友的。

他说,谁来得早这位置就是谁的。

考研人是一个江湖,是江湖就有规矩,这里的规矩是座位谁占了就是谁的,平时偶尔睡过了一上午不来上自习也不打紧,放一堆书在桌子上,抽屉里也塞得满满的,更有椅垫、水壶等生活用品,还有带枕头和毛毯的,像我这样的励志狂魔,还会在桌子上贴字条写上我的理想分数“420=130+135+80+75”,每一个座位都渗透着其主人的风格和习惯,看上去地久天长的。等到教室管理员要求清理,才会有一轮新的抢座位战争。

我吵架是不行的,只能等着其他朋友来,七八个人围着耳机哥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又是冷嘲热讽地逼迫,耳机哥岿然不动。

在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从身后突然伸出一只拿着水杯的手,把水直接倒在了桌子上,水里还掺着麦片之类的东西,恶心坏了。

抢座之战随即结束,耳机哥败退,收拾东西离开了教室。

我们默默地把桌子擦干净,朋友把书抱回来重新摆放好,虽然战胜,但没有谁特别高兴,都是考研的辛苦人,互相为难罢了。

那只手是X同学伸出来的,X同学是一个温柔冷静的男孩,我们七嘴八舌的时候他站在人群外沉默不语,没想到一出手就是大招。

X同学是我带到这个教室来的。

在我考研复习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中午从三教出来去吃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自行车过去,像我的大学同学X,我马上飞奔追上去叫他下来。

复习生活实在是太无聊、太压抑了,每天超过十小时对着那几本书,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做题,再没有别的事可做,此时看见一个只能算得上熟的大学同学,好似见到了亲人一样,更令我好奇的是他已经离开北京去外地工作了,怎么会骑着自行车在北大穿梭。

我们坐在长凳上聊天。

X说,这次来北京是办点事,正好借住在北大一个朋友这里,没想到碰到你。

他问我,你是在这里考研吗?

我说,是啊,很无聊的。

X说,我比你还无聊。

他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当公务员,办公室小得多他一张桌子都没地方放,最后只好在科长的办公室加了桌子,科长本身就很闲,他坐在科长旁边比科长还闲,上班就看报纸,连报纸缝的广告都不放过,这样都熬不到下班。

X说,我小时候玩电脑玩不够,我妈总管着我,咬牙考上了大学混到毕业,生平的最大理想就是找个不忙的工作,每天打游戏,所以毕业后爸妈叫我回家,我也没什么犹豫的,没想到一个月就过够了这样的生活。

接下来的半小时,我都在鼓励X同学跟我一起考研。

他从小擅长打游戏,而我从小擅长鼓励别人,最终他放弃了打游戏决定考研,回老家办好了辞职手续,就来了三教510教室。

很多人都说,考研比高考容易,但是考研比高考更孤独,更考验人的心性,尤其是工作后考研。

没有人带你复习,你要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没有所谓的学习氛围,你周围每天都有人在放弃;考研场上充满了失意人,他们中有些人已经考了三年还没考上,长期浸泡在书本里的人脸上神情有些呆滞,穿着也是邋里邋遢,看上去一点希望也没有。

朋友都已远走,都在新生活里蒸蒸日上,只有你一个人在时光中止步不前,我们考研人都很有默契地几乎不与外面的朋友们联系。

度过四年浪漫的大学生活,心境早不是十七八岁时那般单纯专注,看书时常常心神不宁,越堕落,越焦虑,恐惧前途无望,容易埋怨自己无用。

这段生活当然是苦的。

一轮复习下来,参考书都被我翻烂了,只好又买了一套新的,书里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数字,意思是这个知识点在哪一年考过,考过几遍,怎么考的。背书背到忍无可忍,只好做点题来让自己休息一下,状态调整好了再去背。

可我同时又觉得每天都很高兴。

我是一个挺喜欢考试的人,因为沉迷于这种感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知道怎么做,只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就好,简单明了,没那么多迷茫和胡思乱想。

还要感谢有510这帮朋友在身边,不然那段岁月会难熬十倍。在漫长的一百多天里,我们每天都泡在一起,结伴吃饭,回到自习室互相逗乐大声笑,分享零食,毫无保留地给对方解答问题,一个本应该沉闷压抑的考研教室,反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