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智的力量(第6/8页)

另外一个相当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涉及一位我所敬重的教授——钟道隆先生。钟先生以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著称。在这里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我只是尝试着述说事实。钟先生的方法不仅不新(其中的精髓——“听抄”,或者“听写”,几乎是所有大学的外语系里最常用的基础训练手段),同时也并不特别高效。但是,不仅钟先生自己学得很好——据说他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一年后成为高级翻译,很多信奉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学生同样也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怎么会呢?

最夸张的例子要涉及另外一个人——大名鼎鼎的、疯狂的李阳。这个让三千多名学生集体下跪,后来又劝女大学生削发拜师明志的人,操着一口无法不让人折服的漂亮发音,用疯狂到让很多人为之震惊的态度,征服了大江南北无数的学生。无论争议到什么地步,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自己通过“疯狂”获得成功的同时,确实也有很多学生因此真正提高了英语水平。怎么回事儿呢?

还有,我一度打工的地方叫新东方学校。那所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的发迹始于他的TOEFL和GRE培训。他讲授的背单词的方法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词根词缀记忆法”。这个方法其实同样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是个辅助手段而已。但可以确定的是,俞敏洪本人确实有很大的词汇量,而他的学生也确实用他的方法记住了单词并考出了好成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在已经成长为国内教育领域的巨无霸,并且已成功地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获益学生的口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东方是很少拿钱在媒体上做广告的。可是,那方法并不新鲜啊?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知道我父亲就不太欣赏“词根词缀记忆法”。有一次我跟他大谈特谈“词根词缀”之后,他的反应是:“你是用偏旁部首背下所有汉字的么?你忘了在学会常用的三千汉字之后再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只好去查字典么?那时如果非要用偏旁部首猜测的话,难道不是一猜一个错么?——乃至于中文中有专门的词告诫人们切莫‘望文生义’,难道你忘了么!”我不知道李阳或俞敏洪是不是当年自己学习的时候也用了钟先生的逆向英语学习法里面的精髓(“听抄”);就算用了,估计也不是跟钟先生学的;但我确定地知道一件事,钟先生和俞敏洪校长都肯定并不疯狂,却十分成功。

不争的事实是,他们都很成功;更准确一点讲,他们自己都很成功。用的方法却并不相同,甚至可能相左。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至少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都是非常用功的人。是啊,我一直想说的是——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清楚一件事不容易,说清楚这件事尤其不容易。直到有一天,跟我的健身教练闲聊的时候我突然获得灵感,才有能力把这事儿说清楚。

我的教练臂围是43厘米,几乎和常人的大腿一般粗。有一次他告诉我他练习的诀窍——握哑铃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掌边缘贴到靠体侧的那一个哑铃片上。这样的话,哑铃的另外一端将自然地向外翻转一个很小的角度,臂屈伸的时候恰好可以使肌肉获得最大的曲张刺激。然后他得意而灿烂地笑着说,“多简单啊!”而我却突然明白了另外一件事:他的成功其实并不是来自于这个所谓“简单而神秘的技巧”,因为我认识另外一个健身教练臂围45厘米,我从来没看到那个45厘米臂围的教练用这种方法握哑铃。但他们都成功了。

超出常人的臂围是这样练出来的:二头肌的常用练习动作只有那么三五个。每周专门针对二头肌练习一次;每次三个动作;每个动作至少要做5组;每组要重复做8~12次;重量要计算到恰好再也做不动了为止;持续54周以上——至于如何握哑铃,关系并不大。尤其,对普通人来说,43厘米和45厘米没什么区别,都是“粗得跟大腿似的……”最重要的只不过是:重复,不间断地重复,重复一年以上。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据我母亲讲,我父亲学任何东西的时候都可以做到在并不废寝也不忘食的情况下,把所有时间用来学习。钟道隆先生很坦率地说,“为了学会英语,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坚持每天听写A4的纸20页,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从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为止,3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2本。”俞敏洪也是个做他想做的事的时候超常用功的人。他怎么学英语的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为了把新东方做大,要提前一年安排下一年的时间表;他的Outlook日程表打印出来要每天一页纸,并且满满的。即便是李阳,我相信他的漂亮发音并不仅仅来自于天分或者是所谓的“疯狂”,而是,他“疯狂”了许多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