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

自从两个人有了这样的约定后,杨铁汉和魏大河似乎一下子挪走了心里的一座大山,浑身上下顿时轻松起来。

一次,县大队在转移时路过小南庄,小南庄正是杨铁汉的家。县大队在庄外休整了两个小时,杨铁汉就带着魏大河回了一趟家。

杨铁汉的家还是那个家,两间小草房寂寞地立在村旁。

杨铁汉越走近这个家,心里就越发不是个滋味。以前,这个家充满了生机,房前屋后晾晒着各种粮食,门梁上挂着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可自从来了日本人,老百姓的生活如同惊弓之鸟,人也三天两头地躲到山里。日子从此开始变得乱七八糟,人心惶惶。

县大队的行动也随着鬼子神出鬼没的,队伍经常会路过小南庄,每次经过时,只要时间允许,杨铁汉就会回去看一看,陪父母说句话,看一眼小菊。即便没时间在家里吃顿饭,哪怕喝上一口水,他的心里也是幸福和踏实的。

这一次,当魏大河知道杨铁汉要回去看望父母时,也不由分说地跟上了。在这之前,杨铁汉无数次地向他提过自己的父母和小菊,在魏大河的心里,杨铁汉的父母他已经很熟悉了,如同自己的家人。和杨铁汉聊天的时候,他也张口闭口地跟着铁汉咱爹咱娘地喊,就是说起小菊时,他也会用咱妹来称呼。当然,在杨铁汉的心里,也早已把李彩凤和抗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两个人再说起双方家人时,在情感上仿佛就又近了一层,无形中,他们都把对方的亲人悄悄地揣在了自己的心里。

杨铁汉走在前面,魏大河跟在后面,很快就望见了庄口那两间小草房。魏大河问道:这就是咱爹咱娘的家呀?

杨铁汉的鼻子就有些发酸。当年,就在要娶小菊进门时,爹娘就计划要把两间草房翻盖一下,变成三间。可惜的是,爹娘的愿望还没等实现,鬼子就来了。一切就全被打乱了。

当杨铁汉和魏大河出现在家门口时,杨铁汉一连喊了几声,门才被打开。开门的是小菊,她打量着杨铁汉和魏大河,好一会儿才惊喜地喊出来:哥,是你?

这么多年了,小菊一直这么喊着杨铁汉,就是进了杨家的门,她也没有改口。

这时候,母亲慢慢从屋里走了出来,见到杨铁汉她就哭了。她拉着杨铁汉的手呜咽着说:铁汉,你可回来了,你爹病了。

杨铁汉走进里屋,才看见炕上躺着的父亲。父亲显得很苍老,他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一家人的身上,现在老了,终于没有了气力,身体有个风吹草动,就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躺在炕上不停地喘着。

杨铁汉的回来,还是给一家人带来了生机。母亲和小菊忙着做饭,杨铁汉和魏大河陪着躺在炕上的父亲说话。父亲看到儿子和他的战友时,似乎病就轻松了许多,他撑着身体从炕上慢慢坐了起来,打听着县大队的事。一提起鬼子,父亲杨大山就恨得牙根痒痒,他气喘着说:铁汉啊,小鬼子太不是东西了,他们又抢又杀的。你是个男人,就要扛枪打鬼子。家里不用惦记着,只有把小鬼子赶走了,咱的日子才能过下去。

杨大山说到这里,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魏大河忙安慰着杨大山:大叔,你别动气,别伤了身子。你放心,有我们县大队在一天,就不让鬼子安生一天,我们迟早要把鬼子从中国赶出去。

杨大山听了,慢慢地向魏大河伸出了手,冰冰凉凉地握着。从魏大河走进屋里,杨大山就喜欢上了魏大河,他从魏大河的身上看到了一股男人的豪气。他抓住魏大河的手,停顿了一会儿,才说:大河呀,叔老了,身体不行了,要是时光倒退个十年八载的,叔就跟你们一起去扛枪杀鬼子。

魏大河听了,用力地握了握杨大山的手,掷地有声地说:放心吧,叔,把日本鬼子赶走那是迟早的事。

母亲和小菊很快就把饭做好了。青黄不接的季节,又有鬼子一次次的扫荡,每个庄户人家差不多都是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好嚼咕了,端上桌的也只有一锅稀薄的粥了。杨铁汉和魏大河蹲在地上就吸吸溜溜地喝起了粥。

两个人放下碗,小菊就又要给他们盛粥,魏大河就说:不用了,吃好了。说完,他抬起头,认真地看了一眼小菊。小菊正是唇红齿白的年龄,怎么看都很受用,魏大河看了眼小菊,又看了一眼,不知怎么的,他发现眼前的小菊和李彩凤竟然有几分相像,但究竟像在哪里,他又说不出来。总之,一看见小菊,他就想到了彩凤,心里暖暖的,平添了几分亲近感。

告别的时候,杨铁汉从怀里掏出钱递给了母亲,他拉着母亲的手说:娘,让小菊给爹抓点药吧。

这是杨铁汉这几个月的津贴费,在县大队里钱没有更多的用场,他每次都攒起来,带给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