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篓(第4/4页)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八司令中最顽强也是最凶残的一个,曾经在两年前血洗过一个镇子——他们在另外七支顽匪相继衰败的时刻保存了实力,并抓住机会接受了另一支正规军的改编,改变番号的同时,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加强。他们一时有恃无恐,挑衅纵队,配合敌军的大部队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严重威胁了纵队的活动区域,给平原一带造成了空前的损失。何时拔掉这根钉子已成为纵队的一个心病。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海边小城的战事到了一个转折关头,敌我双方的兵力第一次发生了逆转:敌军主力一部分撤到了其他地区,剩下的力量主要是据守小城、特别是那个港口。解决那支土匪队伍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支队伍多半年来一直萎缩在离小城十几华里的一个镇子上,这里一方面有日本人留下的坚固工事,另一方面也靠近小城驻军,情势危急时会有救援。纵队认为如果能够歼灭这股顽匪,不仅结清了旧账,更重要的还是清除驻城敌军的一个外部策应点。这场战斗怎样打才好,颇费了一番心思。李胡子提出由自己带领一个支队——最好是原来的那班人马打入镇子,其他支队在佯攻小城的同时做好打援准备。他对一些细节计划得十分周密。纵队同意了这个方案。

这场战斗成为李胡子与父亲的一次完美合作。这里又不能不提到那些大酒篓——父亲像往常一样,让商号的人将它们从那个大城市运到小城,并且与城防的头目取得了联系。这些美酒从来都是守城敌军的心爱之物。在父亲的精心策划下,战斗打响的那个黎明,一大批驮运大酒篓的毛驴已经提前进入了镇子,这和运进小城的货物看上去一模一样。黎明时分枪声响起来,一些守在围子和碉堡中的土匪还醉卧在大酒篓旁边呢。他们一听到枪声摇摇晃晃站起来,刚摸到武器还击,就看到又有人送来了大酒篓——这次还没等他们转过神来,那些大酒篓就刺刺冒起烟来……巨大的爆炸声和冲杀声混成一片,李胡子的人不到十几分钟就突破了防线。

结果打援的兵力根本就没有使用,因为守城的敌军刚刚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镇子上的战斗就大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