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山雨 第十二章 征鞍(第5/7页)

彭总沉吟了一会儿,那坚毅的颚骨动了一动,两道浓眉一扬,抬起头说:

“我听候主席和中央的决定。”

毛主席深为感动,上前紧紧握住彭总的手,长出了一口气,说:

“这,我就放了心了!”

这时,忽听门外有人说:“主席在吧?”接着玻璃门轻微地响了一声,原来是周总理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整洁的银灰色制服,潇洒自若地站在门口,笑着说:

“哦,原来彭总也在这里。人已经来齐了,我们开会去吧!”

“好,好。”毛主席说着和彭总一起站了起来。

“你昨天的确太紧张了。”周总理转向彭总亲切地说,“事情决定得很仓促,头一天气候不好,飞机不能起飞。”

彭总笑了笑,觉得总理总是这样亲切和周到,事情办得有条不紊。

周总理说过,又转向毛主席说:

“会议今天可能结束不了,我看适当延长一两天也可以。这样重大的问题,还是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这样统一思想才牢靠。另外,列席的同志,特别是几位老总也要请他们发言。主席,你看这样是否可以?”

“可以,就这么办。”毛主席把手一挥。

说着,三个人出了房门,沿着走廊说说笑笑向颐年堂走去。刚踏进颐年堂的院子,彭总猛一抬头,只见那两大棵海棠,在夕阳的红光里,就像两支红通通的火炬,燃烧在碧蓝的天空。他不禁赞叹道:“这两棵海棠真好!”主席和总理也停住脚步,仰起头来。总理说:“据说,这两棵海棠己经有300年了,还这么旺盛!”毛主席点了点头赞赏地说:“是的,看起来,这也同我们这个古国一样,旧的枝条死去,新的生长出来,它自身的生命力也是不可低估呵!”说着,他们踏上颐年堂的石阶,只听里面笑语喧哗,大约人早已经齐了。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连续开了两天,10月6日晚上,彭总在会上发言,完全同意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态度异常坚决。7日晚上又整整开了半夜,正式作出了出兵决定。随后,毛主席正式发出命令,立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样,一副命运未卜的重担,已经牢牢实实地压在这个苦工出身的硬汉子的肩上,他个人的一切都无暇考虑了。人都说,彭老总是“苦命人”,什么地方艰苦就到什么地方去,事实确也如此。飞机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天一亮,也就是说10月8日一早,他就要飞往沈阳。

会议于7日深夜结束。彭总走出颐年堂,西天一弯月牙已将要落下去了,草丛里虫声唧唧,夜风清冷,身上已颇觉有点寒意。他将要走到停车场时,只听后面一阵脚步声响,回头一看,一个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那人边跑边喊:“彭叔叔!彭叔叔!”彭总停住脚步,路灯光下,看见跑过来一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他跑到彭总跟前,喘着气,但是很有礼貌地说:

“彭叔叔!您还认得我吧?”

彭总看了看,觉得有些面善,一时又想不起,就说:

“你是……”

“我在延安见过您,彭叔叔,我是毛岸英呵!”

彭总把他拉到路灯下,细细一看,才看出来了,就连忙拉住他的手,亲热地说:

“天这么晚,你怎么还没有睡?”

“我专门等着您哩,叔叔,您把我也带了去吧!”

“带到哪里?”

这年轻人附到彭总耳边:

“到朝鲜去呵。”

彭总吃了一惊,说:

“这可不行!”

“怎么不行呵,叔叔?”毛岸英感到意外。“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锻炼锻炼。我自己小时候在上海流浪,没有机会学习,以后到苏联学习了几年,又只有点书本知识。父亲说我什么也不懂,我很有点不服,后来,我到晋西北参加了一年土改,我才信了。这次行动很伟大,机会很难得,叔叔,你就把我带上吧!”

这孩子就像他父亲那样,感情火辣辣的,辞意又如此诚挚恳切,彭总被感动了,语气也和缓了一些:

“你同你父亲讲了吗?”

“讲了,讲了,”毛岸英一连声说,“我父亲说他举双手赞成!”

彭总迟疑了。他再次打量了一下毛岸英。这个年轻人长得差不多同他父亲一样高了,穿着很不讲究,还是一身很旧的灰制服,上衣有四个吊兜,很像毛主席转战陕北时穿过的。小伙子站在那里,显得生气虎虎,泼泼辣辣,就很有些喜欢他。便随口问: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我在一个机器厂当总支副书记。”毛岸英说,“我本来下了决心要搞工业,至少要搞上十年。我很想钻一钻工厂里到底怎样做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