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

我这里所说的领袖拥有这样的特权,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盛大游行时,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向游行的群众挥手,其他领导人没有挥手的权力,只能站在他身旁鼓掌。毫无疑问,这个领袖就是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身穿军装登上天安门城楼,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因为高兴?他常常脱下军帽,向游行的群众挥动起了手里的军帽。毛泽东最具魅力的挥手情景,应该是他畅游长江以后,身穿浴衣站在船头向两岸的群众挥手致意。

这位领袖将政治家的审时度势和诗人的我行我素集于一身,他的深谋远虑时常以即兴的方式表达出来。

文革开始,大字报出现了。这些张贴在街头墙上的大字报像中国传统建筑的窗户一样大,少则两张纸上下排列,多则五、六张纸贴成一排。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书法展示,丑陋的字体遍布中国城镇的大街小巷,偶尔也有漂亮的字体。人们站在街头津津有味地阅读,虽然大字报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革命语言,可是大字报对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官员们开始指名道姓的批评,让阅读的群众感到十分兴奋。

大字报的出现可以说是弱势群众挑战强势官员的最初行为,这样的行为受到共产党中央和北京的一些高官压制以后。毛泽东,这位强权人物不是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去纠正,而是采取了与弱势群众相同的做法,也写了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他在自己的大字报里指出,中国共产党内存在两个司令部,一个是无产阶级司令部,另一个是资产阶级司令部。可以想象当时群众的狂热,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写出了大字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毛主席也有着和普通群众一样的遭遇。不言而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立刻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吞噬了中国。

综观中国的历史,无论是贵族出生,还是草根出生,凡是成为了皇帝的,都是约定俗成的皇帝嘴脸和皇帝言行。只有毛泽东例外,他成为领袖之后,常常不按领袖的方式出招,让他身旁的共产党领导们时时措手不及。毛泽东深知如何在群众中间煽风点火,文革初期他频频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狂热的革命学生和革命群众,让文化大革命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畅游长江更是显示了这位领袖的独到风格。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六日,毛泽东突然出现在武汉革命群众畅游长江的活动之中,在两岸群众的欢声雷动里,在高音喇叭里唱出的《东方红》里,七十三岁高龄的毛泽东和五千名群众一起乘风破浪畅游长江。与毛泽东一起畅游长江的群众激动万分,他们一边游泳一边在波动的江水里使劲高喊「毛主席万岁」,肮脏的江水呛进了他们呼喊口号的嘴里,又灌进了他们的胃里,可是他们上岸后都说江水「特别特别的甜」。毛泽东畅游长江以后,爬上轮船,穿上浴衣,风度翩翩地向两岸黑压压的群众挥了挥手。毛泽东只是短暂地挥了挥手,就钻进船舱更衣去了。后来的新闻纪录片将毛泽东挥手的情景经过剪辑,变成了毛泽东长时间向人民挥手。宣传画上的毛泽东挥手情景,更是不知疲倦地定格了长达十多年。

第一天的《人民日报》这样说:「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这样健康,这是全中国人民的最大幸福!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最大幸福!」关于自己畅游长江,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里写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就是我所说的领袖,轻描淡写之间,就将文化大革命推向了疯狂的境地。

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情景摄制成了纪录片,在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地区反复放映;也制作成了宣传画,贴满了中国从城镇到乡村的墙壁。身穿浴衣的毛泽东在宣传画上被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和商业工作者簇拥着,毛泽东微笑地挥手,工农兵学商幸福地做出了奋勇向前的动作。想一想,哪位政治人物会身穿浴衣向人民挥手?只有毛泽东有此不同凡响的风度。

其实抗战时期他就具有了这样的风度,当时他还没有成为中国的领袖,还在延安的窑洞里过着苦日子。我行我素的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手一直在自己的裤裆里摸索着,一边捉着虱子一边畅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毛泽东每次挥手出现时,尾随其后的共产党领导们不再是鼓掌了,他们的右手也轻轻挥动起来,因为他们的右手捏着《毛主席语录》,当时称之为红宝书,红宝书让他们也有了挥手的机会。当然,他们的手举得没有毛泽东高,挥动的幅度也没有毛泽东大。

文革期间,就是没有毛泽东出现的场合,这些领导们也是右手轻轻挥动红宝书,向革命群众致意。就像现在的女明星没有化妆绝对不会出现在公众场合一样,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们手里没有红宝书也绝对不会公开亮相,红宝书是他们的政治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