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急流涌动(第4/6页)

在民粹主义的涌动中,一位著名作曲家在2010年说:“‘文化大革命’好!‘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都是打倒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打倒了他们,穷人才能出头。不然的话,我们这些穷小子哪有翻身的机会?”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声势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口发布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达到4 . 85亿。令人瞩目的是,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从6311万一下子跃进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9%。

另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7月18口公布的舆情报告,微博已经超过互联网论坛和博客,成为中国第二大信息来源,仅次于新闻媒体公开报道。

过去由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媒体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彻底改变了。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出现,公开的新闻报道在信息来源首发方面的优势地位日渐削弱,微博日益成为信息主要来源。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统计了2011年上半年的网络热点事件消息来源,18.8%源于微博。

微薄最多140个字,言简意赅,传播极快,一按键即可发送和转发到任何有互联网的角落。

网络论坛、博客,特别是微博更新快,信息多,具有青年性、交互性、虚拟性、匿名性和非责任性等特点。一方面,它成为平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在促进公民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方面功不可没,2011年发生的质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使用是否得当的事件和追究温州“7·23”高速火车撞车真相及责任的事件,就显示了网络的威力;另方面,网络恶搞、人肉搜索、炮轰打倒、传播不实之词等现象屡见不鲜,并且不时演化成话语暴政。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民粹主义结合在一起,引起广泛关注。

就最近这几年情况来看,著名的网络民粹事件之一,是2004年上半年的“富人原罪论”。这一年,互联网热炒私营企业主的“原罪”,引发激烈争议。原罪是指一些私营企业主“第一桶金”来路不明。互联网论坛给私营企业家的原罪画出了众生相:利用价格双轨制牟利的倒爷,倒卖农地的影子老板,强制拆迁的恶霸,上市圈钱坑害股民的财富枭雄,官媒勾结的黑心老板,黑白两道的刘涌式企业家,赖昌星式走私巨富……

这些问题无疑存在,但是否就应以此概括所有私营业主?另外,也应考虑到20世纪80年代初不利于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

然而,就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应该彻底清算私营资本,再来一次“文革”,把国门一封,搞工作组,从20年前开始查,谁下海了,追出来,一笔一笔彻底查,没收他们的财产。

这一场争论,由于河北省在2004年出台一个不支持追溯原罪的文件“30条”和胡德平等人发表不赞成原罪说的文章而逐渐淡化,但仍然在当代经济史上划出了民粹主义仇恨富人的痕迹。

另一个著名的民粹事件是“炮打茅于轼”。

2006-2007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先后发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关于民企原罪问题的对话》等文章,提出了“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观点,引发网上洪水般批判浪潮。评论家笑蜀撰文说,以穷人的名义炮打茅于轼成为时尚。一些匿名网民以“老不死”、“王八蛋”、“汉奸”、“精神病”、“老狗”等恶毒语言咒骂茅于轼,不堪入目,以至于一些支持茅于轼的人希望他不要看网上的评论,以免精神受刺激。

其实,茅于轼不但对穷人深富同情,而且身体力行。他顶着“非法集资”的罪名,与汤敏等人在山西创立小额扶贫贷款试点,支持贫穷农民改变命运,并在北京创办富平家政学校,培训贫穷的农村妇女增长技能,进城从事家政服务。像茅老这样坐而言、起而行的学者,实在不多。然而,愤青仍然狂啐唾沫,缘由何在?是否茅于轼袒护了富人中的贪赃枉法者,才导致如此恶意攻击?但茅于轼说:我在文章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迫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兴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

茅于轼说,现在为穷人说话的已经很多,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经营环境十分凶险,不但遭受苛捐杂税的盘剥,还受到国企挤压和腐败官员榨取,稍有不慎就可能一败涂地,为他们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是应当的。茅于轼这些话说得没有错。富人和穷人有同等权利,不能因为是富人就不能为他说话。经济学家陈志武也说,我们都应该像尊重穷人权利一样尊重富人的权利。试想一下,如果今天因为张三富有,就对他另眼相看,那么明天会不会因为李四是知识分子而把他打成臭老九?学者秦晖在一次演讲中说,茅先生的意思可能是觉得现在穷人富人面临的问题不同,富人(守法的富人)的财富合法性受到质疑,需要为之辩护,以免其权利受到侵害,而穷人主要面临的是社会保障的问题,因此需要人们为他们多办一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