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派新在哪里(第2/6页)

“文化大革命”到底是真正的民主运动,还是专制权威操控下的群众运动?“文革”是毁灭文化的倒退还是“神奇般地创新”?在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心目中,詹姆逊这些议论,至少是盲人摸象。

詹姆逊对中国否定“文化大革命”十分不满,他称这是“站污”革命史。他在同一篇文章中说:“将毛主义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涂上斯大林的面具,并且加以玷污的宣传运动……是诉毁60年代史企图的组成部分。”2

詹姆逊说,今天看到了否定“文革”明显的后果。他说,由于毛泽东投有把“文革”进行到底,致使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这正是西方新左派对今日中国社会性质的定位。

詹姆逊的议论,被中国的新左派搬过来了。比如新左派代表人物汪晖在《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一文中说:“以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界标,以不断革命和批判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宣告终结……并在开放的改革实践中把中国逐渐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之中。”3

难怪沈昌文说,新左派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邮差”。

另一位新左派人物崔之元在《毛泽东文革理论的得失与“现代性”的重建》一文中,赞赏毛泽东在“文革”中实施的“大民主”。他说,用“大民主”打倒“党内走资派”,是毛泽东文革理论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文革理论之‘得’,在于它多处突破了教条化的马列主义,尝试用‘大民主’的办法解决现存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大民主’是毛泽东的未竟事业,是他的政治遗产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部分”。4除此之外,崔之元还在其他文章中说,“文革”有正面因素和积极作用,应该从“文革”中吸取群众运动经验。

新左派的上述主张牵涉到当前中国政治的一个根本问题,即怎样评价“文化大革命”。中国多数官员和民众以及自由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反对“文革”,认为“文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于中国是一场巨大灾难。

新左派对全球化持质疑或是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边缘化。西方国家打着全球化的幌子,以经济殖民主义盘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就是经济侵略和盘剥的工具。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只能是一个梦。

由于提出依附理论受到中国新左派激赏的沙米尔·阿明说,资本主义已经征服和统一了世界,并且创建了独一无二的覆盖全球的经济体系。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均衡发展,相反,它造成了“中心”和“边缘”的区隔。“中心”就是欧美各国,而“边缘”则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全球化发展,边缘国家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

汪晖在《现代性问题问答》一文中也说:“所谓全球化的历史,也是把各个试域、社会和个人编织进一个等级化的、不平等的结构之中的过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者其实处于一个中心与边缘、主宰和从属的不平等关系之中。”“发展主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把成功的发展模式(如美国的或欧洲的或日本的)当作普遍的发展模式……这个叙事……掩盖了这种发展同时意味着对别的地区和人民的发展权利、甚至生存权利的剥夺。”5

杨斌更是一语道破了新左派对全球化的定位。他说:“中国应广泛团结世界各国的人民,共同反对垄断资本鼓吹的全球化,揭露全球化名为促进开放和经济联系,实为变相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创造条件的本质。”6

然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陈志武却指出,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奇迹,正是得益于全球化,是全球化力量的具体体现。事实表明,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中国连续30多年实现高速发展,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梦。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也实现了高速发展。

由于对全球化持反对态度,新左派不赞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他们认为世贸组织是西方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和软刀子。杨斌说:“美国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主要不是基于经济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企业无法与美国和西方的企业竞争,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7汪晖在《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一文,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我们还要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如何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是否遵循了民主的和共同参与的原则?”显然,他的答案是否定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