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启明和六瑾(第5/7页)
六瑾上床了。她心里平稳,踏实,她隐约记得很久以前有个人每天都是这样睡觉的。那是个什么人?她还记得那人的说法——“沉入大地的腹腔”。她想着这事,很快就入梦了。梦里是蓝天,白色的飞鸟排成直线。
“六瑾,你想过去烟城吗?”启明问她。
“没有,一次都没有。再说那不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吗?”
“从前一度,我将六瑾看作我自己的女儿。”
“我就是您的女儿嘛。您一来我就有心灵感应。”
“还有阿依也是这样。我有两个女儿了。”
他俩站在那条小河边的胡杨树下说话。启明在心里感叹:由于风湿病,他无法再下河了。从前在这条河里,他得到过那么多的幸福。
“您说说看,蕊那么年轻,怎么就一个人从家里跑出来,在我们这里生活了这么久?这种事,我以前没见过。我们小石城到底有些什么呢?”
“蕊并不年轻。”启明说。“六瑾只看到他的外表。你看看河对面的那棵杨树是不是很年轻?可是它并不是从种子发育长大的,它是从原来那棵老树的树蔸上长出来的。我们小石城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那些对某种隐秘的事情着迷的人。六瑾啊……”
“嗯?”
“我的爹爹,他是海边的渔民,他也给了我债务。那是一只旧怀表,我爷爷从战死的俘虏身上取下来的。就在前几天,我将我们家的怀表埋起来了。我想,反正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听到它的嘀嗒声,就没必要带在身上了。”
“您真决绝啊。”
“那一年,我站在河里捞鱼,你的父母过来了。我至今记得他俩慌慌张张的样子,因为我们的人将他俩抛在荒地里了。其实那里只是看起来像荒地,周围有很多人的,但那个时候他俩看不见。后来呢,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你的父母不是一般的人,你真幸运。那个时候城里到处都是蒙古狼,它们不像现在这样隐藏得好。”
启明老伯的话令六瑾全身掠过轻微的颤栗,她连开口都很困难了。她看着面前的老伯,又好像没看见他这个人,只有一个虚假的面具。她不知不觉地伸出双臂,可是她扑了个空,启明老伯不在了。她低下头,看到草地上有一块新挖开的泥土,她俯下身去听,立刻听到了钟表的声音。
“我想不起来了。为什么?”她失魂落魄地自言自语。
有一回,是为看那些鱼,她和蕊来过这里,蕊对她说,所有来小石城的外地人都要经过这条河边小路。他还说他来的那天夜里,这条路变成了一条死路,两头都被密密的灌木封住,他只好在河边坐了一夜。他还向她描述了天上的星星,他说那些星星使他“发狂”。想到这里,六瑾抬起头,看见一对老年夫妇过来了。两人都是白发,相互搀扶着。老头向着六瑾说话。
“我们的儿子从南方走到这个地方就停下来了。他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才去世的,据说过得很幸福。我们原来不那么相信,可是一踏上这块土地,就对儿子的感受心领神会了。”
“您说得对。”六瑾点头应和他。
他俩年老气衰,走一走又停一停,可是看得出来他们情绪很激动。六瑾记起了一件事,就追上他们,问道:
“他是叫周小里吗?”
老头吃惊地看了看她,说:
“不,他是叫周大树,他患有结肠癌。可是,这很重要吗?我和他妈都认为,这是一个使人幸福的地方,只要看看河里这些鱼就明白了。”
老太太倚在老头的手臂上,一脸痴迷的表情。
“我懂了。”六瑾说,“祝你们在此地过得快乐。”
启明老伯在灌木丛那边朝她招手,她朝他跑去。
草地上躺着脸色苍白的中年男子,他手里举着一张报纸,正在看。
“这就是周大树。”启明老伯说。“他一直很虚弱,可是不愿意死,他让我写信给他父母,说他已经死了。可是你看,他还活蹦乱跳的呢。”
男子抱歉地看了六瑾一眼,又继续读他的报纸。
“我还替他在陵园里设了一个墓,两位老人扫墓去了。”启明老伯又说。
六瑾站了一会儿,想不出该说什么,就告辞了。她一边走一边回想今天的事。起先是她提议同启明老伯出来散散步,她说要去河边,因为她觉得河水容易引发回忆。启明老伯还笑着反问了一句:“是真的吗?”那会儿她确实很想回忆起自己幼年时同这位老伯的一些事。后来他们就来到了小河边。看见河水,启明老伯也很激动,六瑾盼望他说起从前的事,可他什么也没说,他的思绪在别的地方。
然而周大树是怎么回事呢?六瑾想了又想,决定转回去弄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