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斗(第10/13页)

“狄大人,您这是……”梅迎春慌忙相搀,狄仁杰重新抬起头时,眼中已有泪光点点。

春风荡起亭外的柳条,狄仁杰伸手折下一枝,凑到面前轻嗅,清新的草木之香沁入肺腑,将柳枝递到梅迎春的手中,狄仁杰语重心长地道:“梅先生,有缘之人方能倾心相交。请收下这支杨柳,你我从此便是海内知己。虽然来去匆匆,相聚短暂,老夫却能肯定,梅先生雄才大略、志向高远,终有一天如鸿鹄凌空,鹤鸣九皋。老夫只愿梅先生能始终心怀苍生之福,黎民之幸,愿大周与突骑施永结盟好,共赴昌盛。”

这些天来,正因为梅迎春帮助破获了默啜可汗与二张的阴谋,狄仁杰与梅迎春纵谈西域局势,几乎无所保留地探讨了突骑施崛起于西域的种种可能。狄仁杰告诫梅迎春,目前默啜可汗的东突厥第二汗国气势汹汹,而西突厥内部则部落林立纷乱不堪,任何一个单独的部落都不具备与东突厥争夺西域统治权的实力。而今之际,只有趁大周与东突厥互为掣肘,东突厥无暇西顾的情况下,先在西突厥内部取得统一,壮大自身的实力,有朝一日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今日突骑施与大周缔结坚固的同盟,是最为明智的策略。梅迎春深以为然。

此刻,梅迎春接过狄仁杰手中的柳枝,强抑激动的心情,郑重地道:“狄大人,您的心愿也是梅迎春的心愿。”

狄仁杰欣慰地点头,环顾着周遭忙碌送别的人们,还是忍不住感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别,就不知道能不能再相聚了。”

“狄大人!”望着老人沧桑的面容,梅迎春也不禁神伤,想要说句抚慰的话语,又不知从何说起,踌躇几许,梅迎春勉强笑道,“狄大人,当初您也是在这里送别的狄公子和袁将军吧?”

狄仁杰微微一愣,半晌才轻声叹道:“那时候,老夫并没有送他们。”

“啊?”梅迎春怔了怔,狄仁杰抬眼看他,温和地说:“他们是老夫的孩子,孩子们远行,老夫实在不忍相送。”梅迎春频频点头,双眼竟有些模糊了。

“说到这里,老夫还有件事情相托。”狄仁杰黯然地笑了笑,朝肃立身边的狄忠招手,狄忠会意,捧上一个包裹。狄仁杰接过包裹,双手微微有些颤抖:“梅先生,你此次西行,应该会经过沙陀州和伊柏泰。”

“是的。”梅迎春小心翼翼地回答。

狄仁杰缓缓揭开包裹:“梅先生,老夫想请你帮忙,将这些银两带给我那两个孩子。”顿了顿,他苦笑着指指包裹中的银锭,“并不多,不敢太麻烦梅先生。”

“这……”梅迎春欲推开包裹,“狄大人,在下与狄公子和袁将军一见如故,他们在西北的一切开销用度,梅某都可以承担,狄大人不必……”

“拿着!”狄仁杰板起脸,将包裹往梅迎春手中一塞,“这是老夫的心意,与旁人无干。”

梅迎春不敢再推,连忙收起来,余光一瞥,却见旁边的狄忠悄悄抹了抹眼角。

狄仁杰仿佛松了口气,想了想又嘱咐道:“银子就交给从英吧,让他管着,比景晖好些。哦,还有,你我这些天谈的事情,也请梅先生都讲给从英听,让他知道。”

“是。”梅迎春答应着,犹豫着又问,“狄大人有书信吗?我也可以带去给他们。”

狄仁杰深深地叹了口气:“不必了,没有书信。老夫谢过梅先生了。”语罢又是一揖。

洛水亭外,行人突然四散,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毫无征兆地下了起来。梅迎春拜别狄仁杰,走入春雨之中。认蹬上马之前,他又一次回头,亭中狄仁杰仍在举目眺望,微笑着朝他挥手。梅迎春这时方才注意到,今天狄仁杰只带了狄忠来,沈槐并未同来送行。也许,是沈将军另有要务在身吧。梅迎春想,沈槐不来也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人相处总有些别别扭扭。

想到沈槐,梅迎春的眼前又不免出现沈珺那张温存恬淡、略带哀愁的脸,他不无遗憾地感叹,自己这一去,今生今世也未必有机会与沈珺再见了。还是因为沈槐的缘故,梅迎春思之再三,并没有去和沈珺告别,只是让达特库在“撒马尔罕”的珠宝珍藏中挑选了一件白玉镶嵌珍珠的凤首笄,派阿威送去沈珺居住的小院。这件价值连城的首饰,一眼看上去却那样朴实无华,梅迎春以此来表达他对沈珺的情意,唯叹缘分未到,此生有涯,只恐重逢难冀了。

夜,静得可怕。自从袁从英和潘大忠大破围攻武逊的狼群之后,常年徘徊在伊柏泰周围的野狼就突然消失了踪迹,伊柏泰里的人们再也听不到彻夜的狼啸,夜晚因此变得出奇静穆,反而愈显狰狞恐怖。为了以防万一,武逊吩咐每夜仍在营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点燃篝火,在伊柏泰上方无尽的黑色夜空中,点缀出几抹徒劳而凄艳的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