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窃的信函(第7/13页)

“对,可以说,警方在D大臣的住所中进行的搜查已经将搜查的方法用到了极致,这的确是非常巧妙且完美的侦破手法,”杜宾语速很慢地说,“而且,他们能够非常坚决地执行这些方法。如果信件确实藏在警方已经搜查过的范围中,那么在警方这样细致的工作中,信件是一定能够找到的,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怀疑这一点。”

我对杜宾的话仍然不很明白,只是想到杜宾整局长的那一幕和他刚才对警方的肯定实在反差太大,于是竟然笑了起来。但是我更想知道杜宾是怎样找到这封信件的。可是杜宾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用非常认真的神情在表扬警方。只听杜宾继续说道:“不过,警方虽然在搜查D大臣住所时所用的手法非常巧妙,并且也能够很完善地执行这些方法,可是他们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们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案子中,他们的对手是一个非常狡猾、有着高智商的人,面对这样的对手,他们的细致手法从根本上就不对。我是说,如果想将这封信找回来,就不能用这种方法。非常可惜的是,局长先生像平常一样完全不反思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将问题的归根之处弄明白,然后就想通过以往的经验,企图靠搜查物证的办法找到他想要的东西,说起来局长先生还真是一个顽固又不知变通的人。我们两个应该都很清楚,局长先生并不了解思维训练的意义,所以在思考方式上他当然不会像我们这样能够收放自如,他的思维总会有一些局限。所以,像局长先生这样的人总会出现两个问题,要么将一个普通的案子想得过于复杂,要么将一个复杂的案子想得过于简单。虽然局长先生人很正直,可是从思维上来说,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死脑筋。请原谅我说话太过火了,我有时觉得一个小学生的头脑灵活度恐怕也好过局长先生。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一种‘猜弹珠’的游戏,我经常和一个八岁的小男孩玩这个游戏。在玩的两个人手中各放一些弹珠,一方可以在每个回合中自由地变换其手中的弹珠数,然后让另一方去猜在自己手中一共有几颗弹珠,其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猜的人猜对了,就能赢对方一颗弹珠,猜错了,就输给对方一颗弹珠。经常和我玩的那个小男孩,虽然才八岁,可是却能够将他周围所有小朋友的弹珠赢光!我曾经研究过他为什么总能在游戏中获胜,后来我发现他赢得游戏的原因是他自己有一套‘猜测逻辑’。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逻辑,其本质就是通过在游戏中的观察和猜测,评估一下自己的对手到底有多聪明,然后根据对手的聪明程度让他们上‘自以为是’的钩,最终被自己的聪明误导,从而让自己获利。举个例子,假如和这个男孩玩的是一个有些笨的人,那么这个小男孩就会开始自己预谋好的策略。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笨男孩让小男孩猜手中的弹珠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男孩回答:‘奇数’,但是回答错了。那么在第二回合的时候,男孩心中就想:‘第一回合中我猜奇数输了,那么他就会认为我第二回合会猜偶数,但是他不会让我赢,所以其手里的弹珠数量肯定会是奇数,那我这次就继续猜奇数。’结果果然像小男孩想的一样,他用逆向思考猜中了对手的心态,赢了游戏中的第二回合。假如他的对手是一个稍微机灵一些的小朋友,那么他还会根据第一回合的输赢情况深入分析第二回合及其以后的思维逻辑,然后进行自己的猜测。到游戏的第二回合时,小男孩会想:‘这是一个更为机灵的对手,我的对手肯定会想,我第一回合猜奇数错了,那么第二回合中我可能会再猜偶数试试,可是这样一来我就觉得太简单了,因此我可能会猜想他这回还是奇数,所以我在第二回合的时候很可能还猜奇数。基于这个想法为了不让我赢,他这次会准备一个偶数。那我这次就猜偶数。’结果又被他算准了,这个小男孩就是靠这种逻辑分析,总比对手多思考一步,所以,他才成了他同龄玩伴中的大赢家。表面上看,虽然只是奇数偶数的简单答案,可是背后却是已经很复杂的逻辑分析和思维分析了,如果不然,完全靠运气,他怎么会赢得这个游戏呢?”

“你说得对,”当我听杜宾讲完这个故事,也将自己的意见说了一下,“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考验双方看谁思考得更深一步,看谁才能将对方的思路进行正确的把握。”

“是的,”杜宾说,“我还真问过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他的答案让我非常吃惊,他告诉我,在弄清楚对方到底是一个较迟钝的人还是一个较机灵的人之后,然后通过这么一个办法来判断对方到底在想什么,这个办法就是将自己的表情,尽量调整得与对方的一样,然后,再想想那时的自己在脑海或心里到底想什么就知道对方的想法了。我们不能说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可是这个孩子能够想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想就算是福柯、马基雅维利也未必一定比这个男孩的天分高很多吧!”